很多鏟屎官應該都遇到過這種情況,無論給貓咪倒的貓糧多還是少,TA們吃飯總要留一點糧在碗底。
甚至會在上面做埋便便的動作...
圖自:Youtube
是覺得食物不夠好吃?還是對鏟屎官的「打賞」?
亦或是覺得生活再好也不能坐吃山空,得留個后路?
咱們今天就來聊聊貓咪「剩飯」這事兒...
01. 導致「剩飯」的原因
關于剩飯這事兒的原因,目前存在兩種猜測:
(1)天生胃小,不吃撐才能跑得快
貓咪的身體結構和天性決定了TA們有著 分時段,且不定量進食的習慣。
由于貓咪以狩獵鳥類和小動物為生,TA們為了能快速且輕盈地追上獵物的步伐,就會控制飲食量,避免因為吃得太多,腳步太沉,而」打草驚蛇「。
畢竟是祖宗輩留下的傳統,所以現在衣食無憂的家養貓咪,也保留著以往的習慣。
當然,橘貓可能除外...
圖自:Youtube
(2)儲存行為,避免「沒下頓」
有科學家在坎塔布里亞山脈(西班牙西北部)的歐洲野貓身上做了相關研究。
他們為野貓配備了GPS項圈,對野貓在貯藏地點的進食行為、進食時間和持續時間進行了研究。
科學家發現在21天的時間里,有野貓至少有9天探訪同一只死在路上的狍子,吃掉狍子的主要肌肉,并用毛發和植物覆蓋狍子的尸體殘骸。
由此研究人員推測:貓咪也會貯藏糧食 以備不時之需,而家貓也繼承了這一習慣,才會每次都留一些食物在碗里。
02. 剩飯行為是如何觸發的?
對大貓和家貓的觀察中發現,TA們選擇留不留剩飯,有時好像充滿隨機性。
是一次吃完?還是吃不下就丟掉?亦或是選擇掩埋留到下頓吃?
研究人員發現,不同地區和環境的貓科動物,會受不同因素影響:
➤ 天氣惡劣導致食物缺乏
例如歐洲野貓研究人員推測,由于積雪覆蓋的地區,嚙齒類動物稀缺,所獵到的獵物大多體型較大,在食物短缺的情況下,就會導致野貓出現這種貯藏行為。
➤ 食物的新鮮程度及吸引力
在一項對野貓的觀察中發現,TA們每次攝入食物的量/熱量不同,也與獵物種類(嚙齒、鳥類等)、新鮮程度、獨自進食還是共享食物、進食間隔等密切相關。
這也很好理解,如果貓咪愛吃,有可能這頓多吃一些,就沒得剩了...
➤ 同類競爭對手多
此外,若同地區的競爭對手太多,辛辛苦苦捕獵的食物會被掠奪或爭搶,也會導致野貓儲存獵物。
而多貓家庭或者家中有狗狗或其他動物,貓主子們經常埋貓糧,以及剩飯行為,也可能是「競爭」導致的。
鏟屎官如果發現自家貓咪有儲藏行為,可以排查下有沒有需要糾正的:
是不是沒有按時喂飯,讓貓咪感覺饑一頓飽一頓;
多貓家庭是不是喂食方法不當,讓貓咪有了進食壓力。
吃飯時間到!多貓家庭吃法錯誤,原來會傷感情啊!
當然,有的貓咪是天性使然。
埋糧和存糧并不會對貓咪不好,唯一需要注意就是濕糧不能久放,如果貓咪不吃,建議放回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