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鵪鶉每天要下多少蛋才夠全國吃?除了下蛋,鵪鶉其實還很狂野!

sunai 2023/05/26

鵪鶉蛋都吃過吧?因為個頭小,一份鵪鶉蛋總要好幾個才夠吃,那你有沒有想過, 每天究竟需要多少只鵪鶉、下多少顆蛋,才夠全國的人吃?

天生膽小、個頭也小的鵪鶉,為了不滅絕而學會了超強的繁殖技能,因此鵪鶉也被叫做 「產蛋界的加特林」雞形目中的「超生游擊隊」

不過畢竟勤勞致富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一直生活在中國境內的鵪鶉, 除了每天勤勤懇懇的下蛋,私底下其實還有另一種很狂野的「工作」,「從業經歷」甚至能追溯到兩三千年前,你知道究竟是什麼嗎?

蛋呢?

養殖場里的鵪鶉,一生只有10個月

鵪鶉是一種古老而可愛的小鳥,它們有著圓圓的身體和灰褐色的羽毛,還有一條白色的眉紋,像是戴了一副眼鏡。

它們的名字很有趣,聽起來像是 「安春」,就像是給人們帶來了春天的溫暖和希望。鵪鶉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 它們曾經是貴族們賞玩和賭博的對象,也是詩人們歌頌和描繪的靈感,還是廚師們手下的「靈丹妙藥」,專治我們的「嘴饞」。

鵪鶉的肉和蛋都很美味和營養,上至滿漢全席、下至小街燒烤串串香,都有它們的身影。鵪鶉蛋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 據說我國台灣每年都能吃掉5億鵪鶉蛋,算下來甚至能從北京連到英國!

它們又小又圓,皮薄肉嫩,咬一口就能感受到濃郁的蛋香。你可能覺得鵪鶉蛋很普通,到處都能買到,但你知道它們是從哪里來的嗎?下了這些蛋的鵪鶉,背后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其實,鵪鶉蛋都是從養殖場里出來的。養殖場里有很多很多的鵪鶉,它們都是專門為了下蛋而生的。 它們每天都要下一個蛋,一年能下300多個蛋,堪稱產蛋界的「加特林」。

這些蛋就被收集起來,打包運送到各地,成為我們的美食。

可能會有人認為,它天天都要下蛋,那豈不是要吃好睡好,好生供養著?但其實它們很慘。因為天天下蛋,它們的身體很虛弱,很容易生病。它們也沒有自由,只能被關在擁擠的籠子里,不能自由活動。

這樣的生活讓它們很快就老了。 一般來說,鵪鶉可以活兩年,但是養殖場里的鵪鶉只能活10個月左右。當它們不能再下蛋的時候,就會被淘汰掉。淘汰掉的鵪鶉自然也不會被「衣錦還鄉」,反而會被屠宰場收購,被送至餐廳、或者寵物飼料廠。

因為養殖場主打的是一個「高周轉」,即 「勤換食、勤換水、勤換鵪鶉」。所以從生到死,鵪鶉個體的價值都很低,甚至比不上青菜。

這樣看起來,養殖鵪鶉的一生還是很令人心疼的。它們雖然不起眼,但卻有著超高的產蛋量,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食。在享受它們帶給我們的美味和健康時,也要感謝它們為我們付出的努力和犧牲哦!

野生鵪鶉,你是怎樣在自然中生存的?

是不是想知道野生的鵪鶉是不是也這樣呢?其實,野生的鵪鶉和養殖的鵪鶉有很大的不同。野生環境下,它們的生活還是「安逸」一些的。

它們與家雞不同,并不是完全訓化后的產物。 其實還有很多野生的鵪鶉在自然界中自由地生活著。它們和養殖鵪鶉有很多不同之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野生鵪鶉分布在世界上很多地方, 主要是在亞洲、歐洲和非洲的溫帶和熱帶地區。它們有很多種類,有些是常駐型的,有些是遷徙型的。

它們喜歡住在草地、灌木叢、農田等開闊的地方,因為那里有很多食物和隱蔽的地方。

鵪鶉是群居動物,喜歡和同伴一起活動。在繁殖期之外,它們常以10-15只為一群,在草地和農田中覓食。

而在繁殖期時,它們會形成更大的鵪鶉群體,進行交配和筑巢。一對鵪鶉一年里可以繁殖許多只幼鳥,組成一個小型家族。

整個家族白天一起覓食, 晚上緊密圍在一起,形成一個頭朝外尾朝里的圈子。這個家族會一直持續到春天繁殖季節來臨。當春天到來后,家族解散,成員分別尋找各自配偶進行繁殖,又組成新的家庭。

它們的繁殖習性也和養殖鵪鶉不一樣,它們不會每天都下蛋,而是每年春季開始交配, 一窩可以產10到20個蛋,但是孵化率很低,只有一半左右能存活

它們會在地面上挖一個小坑,用草和羽毛做一個窩,然后把蛋放進去。它們會輪流孵蛋和找食物,直到小鵪鶉孵出來。

這個鵪鶉巢穴簡陋得和斑鳩有得一拼

而且野生狀態下的鵪鶉由于其膽小、害羞的特性,所以非常喜歡 「搬家」。

它們以植物種子、昆蟲和小動物為食物,有時還會吃一些石頭來幫助消化。它們有很強的隱蔽能力和警惕性,一旦發現危險就會迅速跑開或者飛走。

草叢里機警的鵪鶉

與養殖鵪鶉最大的不同在于,養殖鵪鶉由于高度提高了產蛋數量,導致身體狀態急劇下降,只能活不到一年。

而野生鵪鶉的平均壽命一般在3到5年之間。但是野生鵪鶉也面臨著很多天敵和環境威脅。它們的天敵有老鷹、狐貍、狼、貓、狗等動物,還有人類的捕獵和農藥。

它們的環境也受到了人類活動的影響,比如森林砍伐、土地開墾、城市化等。

這樣看起來,鵪鶉即膽小,又處于食物鏈底端,還要時時刻刻看人類的臉色才能生活。 但是它還有讓人意想不到的一面:非常有脾氣!

斗鵪鶉,古代貴族的娛樂項目?

雖然鵪鶉看起來是一種很膽小的鳥類,只會下蛋和被吃掉,但其實它們還有另外一種身份,那就是 「角斗士」

斗鵪鶉這種活動被稱為 「斗鵪」,是一種讓兩只公鵪鶉互相打架的活動, 它在古代非常流行,是貴族或者富人為了消遣或者賺錢而進行的活動,也是「非遺」項目之一。讓我們來看看斗鵪鶉是怎麼開始和發展的吧。

斗鵪鶉的場地就是個大簸籮

斗鵪鶉利用了公鵪鶉之間的爭斗性,它們有著暴躁的性格,遇到其它公鵪鶉就會發起攻擊,尤其是在繁殖季,會為了爭奪領地或者母鵪鶉。

古人發現了這一點,就把它們培訓成專業的選手,給它們取名字、佩戴彩色的裝飾,然后進入場地開始對戰。

打出了殘影的鵪鶉們

斗鵪鶉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貴族和文人都喜歡養鵪鶉,把它們當作寵物或者玩具。

他們會在閑暇之余,邀請朋友來家里斗鵪,邊看邊下注,邊品茶邊賞花。他們還會把斗鵪的情況寫成詩詞或者故事,流傳下來。

而且這種活動不僅在中國流行,在日本、朝鮮、越南等地也有類似的習俗。 在日本,人們把斗鵪叫做「うずら合戦」在越南叫做「chim cút đấu」

這些地方的人們也會用不同的方法來訓練和裝扮公鵪鶉,讓它們更加強壯和漂亮。

古畫中的斗鵪鶉

但是斗鵪鶉這種活動對于公鵪鶉來說并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因為它們要經常被逼著打架,身上會留下很多傷痕,有些公鵪鶉甚至會因為打架而死亡。但哪怕是在戰斗中幸存下來,鵪鶉也會因為天生機警膽小的性格,很難再提起勇氣來繼續對戰,將會在悔恨與恥辱中結束自己短暫的一生。

結語

鵪鶉是一種可愛的小鳥,它們有著豐富的生活習性和特征,讓我們對它們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

它們不僅是人類的朋友,也是大自然的精靈,為我們的世界增添了色彩和聲音。我們應該尊重和保護鵪鶉,讓它們能夠在適合它們的環境中自由生活,不受人類的干擾和破壞。

總之,鵪鶉是一種非常有趣和值得我們關注的小鳥,它們給我們帶來了知識和樂趣。我們應該珍惜和保護這些小小的生命,讓它們能夠在這個美麗的地球上繼續生存和繁衍。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