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張家界隱藏著一條「守護神獸」,和恐龍是同輩,至今已有200多歲

sunai 2023/01/18

在我國的張家界,生活著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它和恐龍平輩,目前已經存活了200年之久。它像魚又不是魚,有著扁平的大頭和巨大的尾巴,后肢還長著和人類嬰兒手掌很像的腳掌,皮膚「灰不溜秋」的,長得還有點丑,卻被稱為張家界的「守護神獸」。

它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條娃娃魚,也是我國的二級野生保護動物。

神秘的娃娃魚

說起長壽的動物,大多數人應該都會下意識想起海龜,但其實除了海龜之外,還有一種生物也能活上百年之久,那就是有著神秘色彩的娃娃魚。而很多老人都會告訴后輩說,自然界的生物活得年歲越久,就越有靈性,那麼真的是這樣的嗎?

眾所周知,地球在幾十億年前,就已經孕育出了生命,而在時間的長河中,有很多生命最終都走向了滅亡。不過總有一些生命是幸運的,它們躲過了天災,適應了大自然的法則,活到了今天并成為了活化石一樣的存在,而娃娃魚就是其中之一。

娃娃魚的學名叫做大鯢,是隱鰓鯢科,大鯢屬的有尾兩棲動物,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兩棲動物。它們和恐龍是一個輩分的,出現在同一個時代,不過如今恐龍早已滅絕多年,它們卻依舊存活著,所以也被人們稱作「游動的活化石」。

娃娃魚體大而扁平,一般情況下長到半米都是它們的基本操作。由于娃娃魚對水質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它們一般生活在巖洞和石穴的地下水中,當然有時也會出現在水質很好的小溪里。

它們屬于晝伏夜出的動物,偶爾白天也會上岸覓食或曬太陽。由于長期生活在幽暗的環境里,所以它們的視力非常的差,不過這并不影響它擁有優秀的捕食能力。

雖然看上去像個行動不敏捷的「鐵憨憨」,但實際上它們皮膚上的疣能讓它們感受到來自水中的震動,憑借著這種感知,它們往往都能迅速又精準的捕食到自己的獵物。而且娃娃魚的食性很廣,魚蝦螃蟹甚至是昆蟲,都在它們的食譜里。

是我國水生保護動物,由于大鯢不會咀嚼,對待獵物通常都是直接生吞,不過大鯢的視力 較差,主要通過嗅覺和觸覺來感知外界信息,它們還能通過皮膚上的疣來感知水中的震動,進而捕捉水中的魚蝦以及昆蟲。

娃娃魚的外形看起來,其實更像是一只超大號的壁虎,至于它為什麼會被稱為「娃娃魚」,有人說這是因為傳說中它的叫聲聽上去,就像是嬰兒的啼哭聲似的。不過事實上,生物學家早已經通過解剖發現,娃娃魚其實沒有聲帶,所以它是不會叫的,而人們聽到的「嬰兒的啼哭聲」,可能只是它在吞咽食物時發出的一些聲音。

不過也有一些人認為,它之所以被叫做「娃娃魚」,其實是因為它們的身材看上去短短胖胖的,而且還有著和嬰兒差不多大小的體型,再加上和嬰兒手掌長得很像的腳掌,所以才得名「娃娃魚」的。

那麼這樣的娃娃魚,到底是因為什麼而被稱為張家界的「守護神」的呢?難道就因為它活得久?

張家界的「守護神」

張家界作為我國著名的旅游圣地,完全稱得上是一個「雖非天上,但卻不似人間」的地方。這里風景如畫,資源豐富,擁有著各種奇峰、溶洞以及原始森林等等,環境極其的優美,讓人感覺能夠無限的貼近大自然。

即便張家界成名沒有五岳那麼早,但也絲毫不影響大自然對它的格外寵愛。而擁有著這樣優越自然條件的張家界,自然也很適合讓對生存環境極其挑剔的娃娃魚棲息,所以這里生活著一條體重80公斤,體長更是達到了驚人的2米的,世界上最大的娃娃魚。

科學家們利用儀器對它進行了測試,發現它已經活了200多年了。并且在張家界生活的這些年,它產下了數以萬計的后代,可以說它既是娃娃魚的老祖,可能也是一段歷史的見證者。

由于野生娃娃魚的數量極其稀少,所以這條娃娃魚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不僅穩定了張家界的生態環境,更是增加了這里的生物多樣性。而且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條娃娃魚也是當地生態環境優良的典型標志。

200歲的高齡,加上為生態環境帶來的好處,所以它才被當地人叫做「守護神獸」。

據了解,目前這條「守護神獸」生活在張家界的自然保護區內,而且每天還有專門的工作人員照料它,但妳可能想不到的是,這條娃娃魚最初其實并不是生活在張家界境內的。

張家界的這條娃娃魚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時,一位老人從一個商販手中所救下的。當時老爺爺因為看到這條「魚」長相奇特,便花錢將它買了下來,并飼養在了自己的家中。後來隨著時間的變化,娃娃魚也越長越大,老爺爺家已經不具備飼養它的條件了,為了讓它更好的生存下來,老爺爺便在征得張家界自然保護區的同意后,將它放生到了自然保護區中。

所以這條娃娃魚成為張家界的「守護神」,也算是一段比較奇妙的緣分了。保護區的工作人員,甚至還為了能讓這條娃娃魚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專門修建了一條長600多米的隧道給它。現如今,更是有著很多人到張家界,就是為了一睹「守護神獸」的真容。

依舊瀕危的娃娃魚

中國作為一個美食大國,在吃方面,「實力」一直都很強,而且很多人對野味也有著一種「謎」之熱愛。所以即便是能從大自然的物種大滅絕中幸存下來,甚至兩三年不吃不喝都能活下去的娃娃魚,都難逃被人類吃到差點滅絕的命運。

由于娃娃魚的肉質肥美鮮嫩,并且較為神秘和稀有,讓它一度在餐飲市場上很受歡迎。甚至價格最高的時候,賣到了2000元一斤,30年前的2000塊,幾乎已經相當于很多人1-2個月的工資了。

可即便被賣到了如此高昂的價格,它們在餐飲市場上依然是有價無市的存在。因為對于很多人來說,他們并不是真的覺得娃娃魚有多好吃,而是認為自己能吃到一般人吃不到的野味,能極大的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以及彰顯自己的身份,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娃娃魚只是很多人眼中能力和財富的象征。

而如此巨大的利益誘惑,所帶來的后果就是,無數人開始涌入大山,瘋狂的抓捕娃娃魚,沒幾年的功夫,娃娃魚便被捕捉成了瀕危動物。

除此之外,還有環境污染以及堤壩的修建,也破壞了娃娃魚的生活環境,而且這種破壞是不可修復的。因為娃娃魚對生長的水質、溫度和光照的要求都非常高,所以這讓它們對水質非常的敏感,一旦水被農藥等化學品污染,就會給它們帶來滅頂之災。

而且野生娃娃魚因為遷徙能力差,所以非常的依賴原生態環境,一般情況下,它們甚至只能生存在無污染的深山老潭中。原本在我國南方地區的很多地方,其實都分布有娃娃魚,但後來由于水資源被破壞,導致它們最終銷聲匿跡。

不過好在的是,從1978年起,我國便開始重視對娃娃魚的保護和養殖了。不僅把娃娃魚列為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更是在1982年的時候,成功人工孵化出了106條娃娃魚。

而且國家還把飼養的技術推廣到了市場上,如今人工養殖娃娃魚的技術也已經非常的成熟了,甚至成為了很多地方經濟發展的產業。不過即便是人工養殖,最基本的條件,也是要把養殖場建在依山傍水無污染的地方,這樣娃娃魚才能活下來。

并且由于如今人工養殖的娃娃魚,是可以食用的,這也讓娃娃魚的身價暴跌,也就沒什麼人再去捕捉野生娃娃魚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娃娃魚不耐受化學品,所以即便是人工養殖,它吃的東西也都是純天然無污染的,沒有什麼科技與狠活,吃貨可以放心的吃。

也許有人會想,那既然如此,娃娃魚是不是就能脫離瀕危動物的行列了呢?那吃野生的也沒關系了吧?

然而事實是,據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人工養殖的娃娃魚并不能輕易野放。因為如果野放了沒有進行遺傳分析,更沒有檢查過有沒有攜帶什麼病原體的娃娃魚的話,一旦它們與野生的娃娃魚交配,就很有可能導致野生娃娃魚的基因發生改變,反而有可能會加快了野生娃娃魚滅絕的速度。

總的來說,娃娃魚在全球生物多樣性資源保護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雖然如今養殖的娃娃魚看似數量挺多,但對于保護野生娃娃魚幾乎還不能起到任何的幫助。現存的野生娃娃魚仍然在面臨著滅絕的風險,需要人們的特別保護,如果在餐館遇到賣娃娃魚的,一定要弄清它的來源,千萬不要誤食了野生的娃娃魚。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