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人從走出非洲開始,就一直沒有停止吃,可以說七大洲里面有六個大洲的動物,被人類吃了個遍。
這其中就有很多倒霉的動物,是被人類活活吃滅絕的。
最諷刺的是,等它們滅絕后,人類又將其標本高額拍賣,真是死了都不安寧。
智人
那麼這些被人類滅絕的動物都有哪些呢?
真要羅列出來就太多了,不過這之中有三個特別有名的物種,它們從被發現到被吃到滅絕,所用的時間不足一百年,這三個難兄難弟是誰?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它們。
看看渡渡鳥到底有多倒霉?27年就被吃滅絕的海牛,如何創造了最短滅絕時間?數量驚人的北美旅鴿,如何直接歸零?我們人類又該吸取怎樣的教訓?
海洋世界里的海牛
盤點被人類吃滅絕的動物,從50億到1只不剩,僅用了不足百年的時間。
渡渡鳥到底有多倒霉?
渡渡鳥是毛里求斯的國鳥,卻是世界上最倒霉的國鳥,因為作為一國象征竟然滅絕了,而且還是被異族滅絕的。
渡渡鳥嚴格來說是一種「鴿子」,由于來到了島嶼,出現了島嶼巨大化,于是退化了飛行能力,成為了陸生鳥類。
博物館里的渡渡鳥骨骼和實體模型
大約400年前,荷蘭殖民者登上了毛里求斯島。渡渡鳥是當地一種體型很大的鳥類,長期的生活讓它們基本上沒有什麼天敵,因此渡渡鳥膽子很大,好奇心也很重,看見有人上島,竟然跑去看熱鬧。
饑腸轆轆的荷蘭殖民者剛下船就遇到了送到嘴里來的肉,感謝了一番上帝后,就把渡渡鳥給抓來吃了。
已滅絕的渡渡鳥
于是,這些渡渡鳥成為了這群殖民者在毛里求斯的重要肉食來源。渡渡鳥體性笨重,連陷阱都不用為它準備,追著它跑就可以了。
因為渡渡鳥是毛里求斯島嶼獨有的物種,本身數量就不多,被荷蘭殖民者這麼一通亂吃,幾下就開始減少。
1681年,渡渡鳥滅絕,結果到了2016年,一副渡渡鳥的骨架高達440萬美元。
渡渡鳥的骨架
順帶一提,渡渡鳥的名字是荷蘭人給它取的,Dodo應該是荷蘭人根據他們的dodoor而來,在荷蘭語里面,有懶惰、傻的意思。
當初荷蘭殖民者看見它不跑,還主動靠近人類,覺得這就是一傻鳥,加上它體型巨大不會飛,認為其非常懶惰。渡渡鳥要是泉下有知,絕對會被這群人給氣活,吃它還罵它蠢。
滅絕的渡渡鳥
渡渡鳥雖然倒霉,最后好歹撈到一個國鳥的稱呼,也算是后續「補償」了。
還有一個大兄弟比它還慘,從被發現到被滅絕,只用了短短27年,刷新了人類滅絕物種的記錄,這就是斯特拉大海牛。
僅用27年就滅絕的海牛?
斯特拉大海牛,又名白令大海牛,雖然名字叫海牛,其實它是海牛目儒艮科的成員,對,就是那個號稱「美人魚」的儒艮。
不過斯特拉海牛長得和「美人魚」沒有絲毫關系,它體型巨大,達到了驚人的3噸重。
斯特拉大海牛
一般來說,海牛作為素食海洋哺乳動物,很難囤積脂肪,因此大部分海牛目的成員,都生活在比較溫暖的地方。
斯特拉大海牛很有可能是生活得最靠北的海牛成員,它有厚厚的脂肪保暖,主要生活在白令海峽附近。而且這麼大的海牛,竟然沒有長牙齒,因此又叫無齒海牛。
海牛骨架
1741年,它第一次被人發現,當時的捕鯨船異常活躍。
對鯨油的需求巨大,而斯特拉大海牛和小型鯨魚的體型相差無幾,行動沒有鯨魚快,成為了當時可以代替鯨魚制品的動物。
于是捕鯨船立馬兼職捕海牛,一時之間,整個白令海峽的大海牛被捕殺,海水都被染成了紅色。
日本捕鯨船
越是體型大的動物,它的繁殖周期就會更長,斯特拉大海牛一般要幾年才生出一只小海牛,本來數量就不算多,現在這樣捕殺,數量急劇減少。
從被發現到最后一頭斯特拉大海牛滅絕,僅僅過去了27年的時間。
1751年的時候,動物學家們發現這可能是一個新物種,呼吁大家停止捕殺,可惜根本攔不住。
大海牛因為人類的捕殺而滅絕
後來在日本的北海道發現了一具化石,經過鑒定,這是生活在距今大約850萬至790萬年前的海牛,可以肯定,斯特拉大海牛是從溫暖的海域遷徙到白令海峽的。
并且對于陸地動物重返海洋有極大的研究價值。
可惜,現在根本沒有活體可以研究,動物學家們只能對著標本苦苦尋找。
斯特拉大海牛(下)與其他海牛目動物對比圖
如果說渡渡鳥和斯特拉大海牛是本身數量就不多,還遭遇人類的捕殺,因此才滅絕的。
那麼下一個出場的動物,可謂是50億數量都抗不過幾百萬人,它就是北美旅鴿。
如何把50億旅鴿吃沒?
北美旅鴿和渡渡鳥還是親戚,它們都是鴿形目鳩鴿科的動物,渡渡鳥在渡渡鳥屬,北美旅鴿在旅鴿屬。
雖然一個在非洲,一個在北美,不過這兩親戚可真是倒霉到一塊了。
旅鴿的大小和斑鳩差不多,外貌上也比較像,腹部的羽毛呈現暗紅色。
博物館里的旅鴿標本
早在17世紀被歐洲來的移民發現之前,旅鴿遍布整個北美大陸,數量可能多達50億只。
當時美國的很多地方還沒有建州,第一批深入美國腹地的歐洲人,在食物短缺的情況下,捕食了旅鴿,品嘗之后發現味道很鮮美。
于是吃旅鴿成為了歐洲人來到北美洲以后的傳統,代代相傳。
大量旅鴿被射殺的插圖
直到1896年,最后一個旅鴿群被捕殺,人們再也看不到成群的旅鴿了,只有零零散散的個體。
人們不是沒有嘗試過人工飼養,但是當時的技術無法實現,等人們意識到應該立法保護旅鴿時,為時已晚。
1900年,最后一只野生旅鴿被人們殺死,1914年,動物園里最后一只旅鴿去世。
至此,曾經浩浩蕩蕩飛翔在北美上空的50億只旅鴿,被全部清零。
1914年,動物園里最后一只旅鴿去世
根據記載,人類曾在一天的時間內連續捕殺5萬只旅鴿,以這樣的頻率捕殺了不到100年,旅鴿的數量就已經到了無法支撐繼續繁衍的地步。
最后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旅鴿滅絕。
旅鴿在北美屬于大多數動物的食物,因此旅鴿的滅絕給北美帶來了嚴重的生態災難。
人類滅絕的物種并不止這三種,有很多并不是直接被吃到滅絕的,而是因為受到人類的農業、畜牧業的影響,棲息地被破壞。
一只旅鴿的骨架
那麼人類應該從這些滅絕里面吸取什麼教訓?
人類應該吸取什麼教訓?
科學家們曾經說過,人類滅絕一種生物是沒有規律的。
就拿旅鴿來說,按照旅鴿的數量和生態位,即便是最嚴重的自然滅絕事件,旅鴿也不會這麼快滅絕。
但是人類可以做到在不到百年的時間里,將旅鴿從50億只吃到一只不剩。
1881,捕捉旅鴿的幾種方式
很多人會以此來證明人類的厲害,自然做不到的事情人類做到了。
科學家卻說道,沒有規律的事情,才是最可怕的。
自然滅絕一般持續的時間很長,并且主要針對的是食物鏈中上游的物種,空出的生態位,能夠在滅絕的時間中挑選出新的接替者。
可是人類的滅絕速度非常快,快到沒有后續者來補充,結果就是會在接下來很長的時間內,出現食物鏈空缺。
食物鏈
雖然人類認為已經將自身從食物鏈中摘除出來,可是人類還是無法逃脫食物鏈受損帶來的影響。
當初旅鴿的滅絕導致北美的猛禽數量減少,沒有了猛禽抑制,北美地區的老鼠橫行了很長一段時間,人類為了滅鼠使用大量的滅鼠藥,結果老鼠藥的殘留存在于每一代人體內。
旅鴿的卵
同樣的例子有很多,反正最后的惡果也是人類自己品嘗,這應該就是扎飛鏢,最后出了回旋鏢,扎自己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