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現「深海怪魚」,生活在海里8336米的地方,長相類似變異的蝌蚪,全身卻像果凍一樣Q彈,一離水就「融化」,這到底是什麼魚?近日,據BBC報道,科學家在日本南部的海下探索時,發現了一種非常奇怪的魚。全身仿佛透明一般,能看到部分器官,頭上還有兩只超小的眼睛,蠢萌中又帶著幾分詭異。
并且,因為身處8336米的深海,不知是不是受壓力等影響,這種魚一旦被打撈上岸,將會化為一灘「果凍」,很難辨認其身份。不過,這已經不是人類第一次發現這種魚,此前在馬里亞納海溝6900米到8000米的地方,也發現了這種魚的身影。馬里亞納海溝是全球最深的海溝,位于太平洋菲律賓群島以東,馬里亞納群島的附近,最深的地方可以達到11034米。由于神秘莫測,這里一直吸引著不少人前來探險,尋找海洋深處的秘密。此前,中國的「奮斗號」載人潛艇,就下潛到了10909米深的區域。
另外,對馬里亞納海溝的探索,從很早就開始了,人們在海底,也發現了各種奇形怪狀的魚。例如燈籠魚,長著獠牙頭上還掛著一個類似小燈泡的東西,還有100米的地方,就會出現體長六米的巨型章魚,200米的地方就有宛若游龍的巨長帶魚。到了1300米,還出現了海龜,3000米的超深海區域,還有奇怪的獅子魚,而日本發現的深海怪魚,則在馬里亞納海溝8178米的地方。
這種特別的生物叫蝸牛魚,特點就是全身無鱗,皮膚就像果凍一樣,還非常的松弛,身上還有一層黏液,將全身包裹起來。而它之所以打撈上岸,就會癱軟成果凍,也與它松弛的皮膚有關,它們的身體沒有鱗片和肌肉支撐,非常的脆弱,是無法在空氣中擺動的,只能攤成一坨。并且,它和其他魚類不同,魚鰭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無法靠游泳來移動,只能靠蠕動的方式來推動自己前進。
這樣的身體構造不適合陸地,卻給深海生活的它營造了天然的優勢。畢竟海底越深的地方,水壓就越大,300米就能達到30個大氣壓。這還只是大多數潛艇下潛的極限深度,按照每下潛10米,人體承受的壓力就會增加一個大氣壓,8000多米的壓力可想而知。要知道,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約1.1萬米,相當于珠穆朗瑪峰疊加了華山的高度,壓力就達到了1100個大氣壓,在這樣的環境下,別說魚,潛艇下去都會成碎片。而且,海底深處的環境有多惡劣你絕對想象不到,這里溫度非常低,長時間處于2攝氏度左右,夜晚可能更低,已經不能用冰涼刺骨來形容了。
最重要的是,這里沒有一絲光亮,黑到深不見底,身處這樣的環境,根本無法察覺到,前面究竟有怎樣的危險。魚想要在此生活,就要具備特殊的適應性,蝸牛魚剛好符合這一點,身體不但柔軟,還能具備不容易折斷的特性。眼睛也非常敏感,能發紅光看到前方的物體,魚鰭也非常小,能夠不受水流影響,懸浮在深海環境中。并且,它們可以正常繁殖,餓了就吃海底的有機物和微生物。而那層黏液是一種叫做黏性蛋白的物質,可以給身體形成一層保護膜。這次蝸牛魚出現的日本海域,名叫伊豆小笠原海溝,海水溫度比馬里亞納更為暖和,也間接證明了蝸牛魚的適應性非常強。而這次的發現還刷新了蝸牛魚所在深度的新紀錄,相信神秘莫測的深海,還有更多的驚喜等著我們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