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死得最憋屈的動物:躲過天敵追殺,卻被自己殺死了?心酸又好笑

sunai 2023/01/18

自然界中動物們的行為千奇百怪,甚至讓人難以理解。

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這些 奇葩的動物,它們躲過了天敵的追殺,卻被自己殺死,人們將其稱為死得最憋屈的動物,讓人既心酸又好笑。

鹿死誰手

相信不少小伙伴都看到過這樣的新聞,歐洲的野外竟然出現了神秘的 雙頭鹿,它的另一個頭顱是白森森的骷髏,非常恐怖。

由于新聞太過玄幻,很多人認為這是假新聞,其實在自然界當中,確實存在著一種「雙頭鹿」。

與大家想的雙頭鹿有很大的差別,因為它的頭顱 來自同伴,不是先天所生,是后天而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要從它們的 交配繁衍說起了。

雙頭鹿

大家都知道,鹿是一種古靈精怪,性格溫和的動物,但到了發情期,公鹿受到身體大量的荷爾蒙影響,性情大變,相當暴躁。

為了爭奪交配的權力,雄性之間往往會大打出手。

鹿的打架方式很單一,就是利用自己長長的角與對方搏擊,直到一方退怯,戰斗才會中止。

然而,由于鹿角的 結構復雜,當兩只雄鹿發生碰撞的時候,很容易將鹿角交叉在一起。

憑借鹿的智慧,是很難將其分開的。

鹿角結構

因此,雙方會互相撕扯,直到筋疲力盡,等待一方的死亡,另一方就會帶著它的頭顱生存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雙方的忍耐力差不多,很容易出現雙雙斃命的情況,所以雙頭鹿是極為罕見的。

而且,鹿到了春季都有脫角的習慣,它們攜帶同伴的頭顱通常不會超過1年的時間,所以人們很難見到。

生活在歐洲的 麋鹿便是很好的例子,它們的鹿角結構最為復雜,兩頭鹿的角纏繞卡住的幾率也就更大了。

原本鹿角是它們用于吸引異性,抵抗天敵的工具,如今卻成為了 害死自己的兇器,不可謂不憋屈。

斗毆需謹慎

不過,與下邊這種動物比起來,鹿的死亡算不上什麼。

憋屈的盤羊

盤羊是羊科動物當中體型最大,性情最暴烈的一個種類。

它們擁有堅硬的盤羊角,是引以為傲的武器,在平時沒事兒的時候,盤羊也會在山地之間與同伴進行「友好切磋」,來彰顯自己在族群當中的地位。

即使是大型肉食動物,被盤羊的角結結實實撞上一下,也得斷好幾根骨頭。

盤羊

在種群當中,盤羊角越大,越美型就擁有更優先的擇偶權。

但是,對于這樣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它們也有著相當程度的煩惱。

盤羊角與鹿角不同,它們從出生開始,角就一直 不停地在生長,除非不可抗拒因素,否則直到死亡才會停下。

有的羊角在出生的時候就比較畸形,角尖完全是 向內側生長的,到了成年時期,羊角便會 洞穿頭顱,最終死亡。

角被處理過的盤羊

即使沒有洞穿,堅硬的羊角宛如掛在脖子上的「刀」,要是不小心了摔了一跤, 輕則殘廢,重則死亡

不僅如此,隨著羊角越來越大,對于老羊來說,這對角反而成了它們的負擔。

外出覓食的時候,老羊的體力本就不是很好,還要拖著重重的羊角,非常不便,一旦遇到肉食動物,甚至都跑不起來。

要是遇到復雜的叢林環境,它們的羊角也很容易被樹藤、枝葉掛住,有的盤羊一掛就是一輩子,到死都不能瞑目。

對于年邁的盤羊而言,要麼是被餓死,要麼是拖著盤羊角被累死。

帥氣的盤羊

不論哪種死法,盤羊的心里恐怕不是「滋味」。

也難怪盤羊在年輕的時候如此好斗,它們是趁著能動的時候,揮發荷爾蒙,不然到了老年,可就動都動不了了。

可見,盤羊的 死有多憋屈

無辜的綿羊

不過,盤羊在黃泉路上也并不孤單,綿羊與它們相似,也是死于自己的形體特征。

說到綿羊,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那一身厚重的皮毛,它的性情溫順,能夠被人類輕松地馴化。

綿羊的 經濟價值很高,不僅能夠給人類提供絕佳的羊絨,而且它的肉質也具備相當高的實用性。

乖乖的灰綿羊

人類也為綿羊提供了一個舒適的生存環境,可以說是各取所需。

但生活在野外的綿羊就沒有那麼幸運了,要是沒有人工進行剃毛,它們的毛發同樣會無限制地生長。

所以,很多時候,大家看到的野生綿羊更像是一個 毛茸茸的「球」

毛發太多也不是什麼好事,會嚴重影響綿羊們的行動,到了后期,就連行走也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幾乎無法站立的綿羊

一旦遇到雨水,厚重的羊毛成了 更大的負擔,自然風干的時間長,期間綿羊容易 感染疾病,因此,野生的綿羊很難生存下去。

要是此時有肉食動物從它們的附近經過,無異于是「白給」。

綿羊的死亡,既心酸又讓人忍俊不禁,可見自然界的部分動物還是需要和人類和諧共生,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可怕的黑叉齒魚

如果說盤羊和綿羊都是無辜的受害者,那麼 黑叉齒魚的死亡,絕對是「應得的」。

這是一種很適合吃自助的魚

黑叉齒魚生活在深海當中,活動的范圍在水下750米到2000米之間,它最大的特征就是能吃。

理論上來講,黑叉齒魚能夠吃下比自己 重10倍的食物,號稱自然界的瘋狂獵食者。

黑叉齒魚之所以這麼能吃,與它強大的胃有關,它的胃部是帶有韌性的囊狀結構,可以自由伸縮。

韌性伸縮范圍,也就是自身體重的10倍大小。

由于深海當中的食物少,它們會抓住一切可以進食的機會。

細觀黑叉齒魚

這種無休止的進食方式,導致了一個很嚴峻的問題,那就是當它們遇到超過自己承受范圍的食物之時,也會將其吃完。

但是進入胃囊的食物超過了本身所能 承受的限度,導致黑叉齒魚胃穿孔而死。

2007年,人們就在大開曼島發現了一條被撐死的黑叉齒魚,它的腹中還有另一條長達 86厘米的帶魚,這條黑叉齒魚的4倍,體重更是超過了10倍。

這倆既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

由于它的貪婪,導致了雙雙死亡。

被撐死的結局,也不知這對于動物而言究竟是幸運還是不幸。

黑叉齒魚并不是個例,在海洋當中還有一種叫 牛鯊的動物,它可比黑叉齒魚能吃多了,而且也是被撐死的。

牛鯊是海洋當中最兇猛的獵食動物之一,它們比大白鯊還具備攻擊性,就連鯨魚見了都得繞道。

但它們有個壞習慣,那就是 不停地吃,直到把自己撐死,而且只要是肉,什麼都吃。

牛鯊與大白鯊外貌很是相似

從腐爛的鯨魚肉,到有毒的石頭魚,它們「一視同仁」,一點也不挑食。

為了享用到更廣范圍的食物,牛鯊還會游到河流入海口,甚至是攻擊人類。

牛鯊的死,也算是「罪有應得」。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