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女子上山遇烏龜,沒有水還能活?為何老人說山上烏龜不能動?

sunai 2023/05/21

家里老人說過: 「山上的烏龜不能動」,不過湖北黃岡有名女子,卻把自己在山上發現的烏龜用釘耙翻來翻去,還拍了視訊,很多網友都提醒她, 老人的話還是應該聽一聽的。

女子當天只是想上山采點蘑菇,沒想到這完全沒有水源的山坡上居然趴著一只龜殼灰蒙蒙的烏龜,個頭還不小,女子把它翻了個身仔細看, 意外發現它竟然還活著!

什麼烏龜那麼厲害,竟然能在完全沒水的地方活下來?為什麼網友都勸她不要碰山上的烏龜?

中華草龜還是黃緣閉殼龜?

在探討山上烏龜能否動之前,我們首先需要 確定這只烏龜的品種。有評論提到,這只烏龜可能是 中華草龜而不是 黃緣閉殼龜。那麼, 如何分辨這兩種烏龜呢

中華草龜,一種獨特的烏龜品種,擁有許多引人注目的特征。它們的體型呈長橢圓形,背甲略微隆起,上面有三條醒目的縱棱,脊棱分明。頭頂部分呈黑橄欖色,前部皮膚光滑,而后部則覆蓋著細小的鱗片。

這種烏龜的 腹甲平坦,后端有一個特殊的缺刻。頸部、四肢及裸露皮膚部分的顏色為灰黑色或黑橄欖色。值得一提的是, 雄性和雌性中華草龜在外觀上存在一些差異雄性個頭較小尾巴長且帶有異味;而 雌性的背甲顏色從淺褐色到深褐色,腹甲呈棕黑色, 尾巴較短,整個身體沒有異味

此外, 中華草龜的頭和頸部側面有黃色線狀斑紋,背甲上有三條縱向隆起,但后緣并不呈鋸齒狀。雄性的背部為黑色或全身黑色,雌性則呈棕色,腹面稍帶黃色,均有暗褐色斑紋點綴。它們的四肢相對扁平,帶有鋒利的爪子,趾間還長有全蹼,使它們在水中游動更加靈活。

中華草龜

黃緣閉殼龜,一種分布廣泛的烏龜品種,這種烏龜的頭部獨具特色,光滑無鱗,背面呈黃色,腹面為棕褐色, 邊緣則是醒目的黃色。它的鼓膜圓潤明顯,給人一種獨特的美感。

黃緣閉殼龜

黃緣閉殼龜的背甲顏色為黑褐色。椎角板的后方和肋角板上方各有黃褐色類方形斑紋,這些斑紋為黃緣閉殼龜增添了幾分魅力。它們的腹甲獨特之處在于胸、腹角板之間有韌帶相連, 這種結構使得背甲和腹甲能夠前后閉合,為黃緣閉殼龜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護

黃緣閉殼龜

此外, 黃緣閉殼龜的四肢覆蓋著鱗片,指、趾上長有鋒利的鉤爪和蹼。尾巴略顯修長。 這些特征使得黃緣閉殼龜在陸地和水中都能游刃有余地生活。

黃緣閉殼龜

通過對比這兩種烏龜的外形特征,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明顯的區別。

例如, 中華草龜的背甲有三條縱棱,而黃緣閉殼龜則沒有; 中華草龜的腹甲平坦,后端具缺刻,而黃緣閉殼龜的腹甲在胸、腹角板之間有韌帶相連,可使背甲與腹甲前后閉合。此外, 中華草龜的頭、頸側面有黃色線狀斑紋,而黃緣閉殼龜的頭部光滑無鱗,背面黃色。

通過仔細比較,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這只烏龜是一只中華草龜。

中華草龜

沒水怎麼活下來的?

那麼, 山上沒有水的環境下,這只中華草龜是如何生存的呢

首先,中華草龜的肺呼吸和角質發達的甲片有助于減少水分蒸發,使其能在陸地上生活一段時間。其次, 中華草龜的雜食性飲食習慣意味著它們可以在山上找到足夠的食物來源。此外, 烏龜在休眠階段時,對水的需求較低,這有助于它們在沒有水的環境下度過一段時間。

中華草龜

至于為什麼這只中華草龜會出現在山上,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 湖北本來就是中華草龜的原產地,因此它們在這里出現并不奇怪。可能是烏龜在尋找食物或者越冬場所時迷路了,或者離水源地并不遠。

放生行為示意圖

其次, 也有可能是有人在此處放生烏龜。放生是一種佛教行為,意在積德積福,保佑家人平安。這一做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人會選擇在山上放生動物,認為這樣能讓動物更容易生存。

然而,放生行為可能會對當地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需要謹慎對待。

中華草龜的腹甲

雖然我們無法確定這只 中華草龜為何出現在山上的具體原因,但可以從它的生活習性、食物來源和可能的人為干預等方面進行分析。

在山上沒有水的環境下,中華草龜依靠其特殊的生理結構和生活習性得以生存

為什麼山上的烏龜不能動?

烏龜在我們老祖先的認知中,一直都代表著長壽、有靈性,是神獸的象征。在很多古代文獻和傳說中,烏龜被賦予了吉祥、壽命長、智慧等象征意義

例如,《山海經》記載了一種名為「神龜」的神獸,它的背殼上刻有天文、地理、八卦等圖案,被認為是智慧和長壽的象征。

因此,在民間信仰中,烏龜被視為吉祥物,人們常常將烏龜作為祈求平安、長壽的禮物。

另一方面, 中華草龜和很多其他烏龜品種現在都是保護動物,野外數量受人類活動影響而快速減少。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生物資源,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禁止捕捉、販賣和損害保護動物。 從這個角度來說,山上的烏龜確實不能隨意動

在民間信仰和保護動物的雙重背景下,山上的烏龜成為了一種特殊的存在

放生是一種源于佛教的慈悲行為,意在積德積福,保佑家人平安。然而,放生行為可能會對當地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需要謹慎對待。在這種情況下, 保護烏龜和尊重民俗傳統成為了一個需要平衡的問題

我們可以認識到, 山上的烏龜不能動是因為它們在傳統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同時也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動物

烏龜作為地球上的一種生物,它們的生存與繁衍與我們人類息息相關。 保護烏龜,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生活的環境,也是 尊重和傳承我們的民俗文化

在當今社會,人類活動對地球生態環境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不斷受到擠壓,許多物種面臨著滅絕的危險。作為地球的共同居民,我們有責任關注野生動物的命運, 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保護它們

首先,我們應該提高自己的生態環保意識,從日常生活中做起,減少污染,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其次,我們要 尊重和傳承民俗文化理解和保護烏龜等動物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最后,我們要支持政府和相關組織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參與保護行動,為地球生態環境的改善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外,我們還應該關注野生動物的生態需求,尊重它們的生活習性,避免采取過度干預的措施。在 保護烏龜等動物的過程中,我們要充分考慮它們的生存環境和生活習性,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確保保護工作取得實效。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