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的深山里,有一種天生就是五彩毛色的動物,在國內的數量非常稀少,普通人一生都難得看見一次,被說成是「能帶來好運的動物」。
它們的野生親戚在全球各地都有,體型普遍都很小巧,毛色也很樸素,只有它「不走尋常路」,個頭很大就算了,毛色和臉長得還都很特立獨行, 這就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彩色松鼠,名叫巴拉馬巨松鼠。
遇到即好運,渾身彩色讓它與眾不同
與別的松鼠不同,巨松鼠不管是從體型還是外觀色彩上,都能夠被人一眼就認出來。
它們身材瘦長,卻是松鼠界體型最大的種類, 身體長度約40厘米左右,尾巴長度約60厘米左右,整體長度能達到一米左右,在松鼠界中可謂是「巨人」一般的存在。
超長的尾巴
一般巨松鼠全身主要是烏黑色為主,頸部至腹部,以及四肢內側則呈現橙黃色。這也就是為什麼它的拉丁文名字叫做「bicolor」, 意思就是雙色的。
不過在不同角度或強度的光線照耀下,巨松鼠的毛色還會呈現出紫色、鐵銹色等不同顏色的光澤,尾巴下端呈現黃色,說它們是「五彩松鼠」非常名副其實。
巨松鼠是個樹棲動物,常年生活在樹上。 它體重約1-3千克,四肢強壯,這讓它能夠很好地掛在樹上,不斷在樹上跳躍攀爬,尋找食物。
巨松鼠主要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有亞洲東南部,包括云南、廣西、海南和西藏,在尼泊爾、印度等地區也能夠看到它們的身影。這些中海拔地區多高樹,適合它們生存。
巨松鼠的吃貨性格
巨松鼠是個喜歡獨居的生物,偶爾能夠看到2~3只巨松鼠一起在同一樹上覓食。
在飲食方面,它們純吃植物,主要食物是各種樹上的果實,在缺少果實的季節,它們也會吃嫩葉、花蕊等。有科研人員解剖巨松鼠胃部后,發現主要的食物是一些果肉,未見果核與果皮,可見它們在吃的時候還是挺挑嘴的。
由于巨松鼠的體型巨大,它們一次性會進食200~300克的食物,一天大約進食兩次,如果說在樹下看到大量的果皮與果核,這說明巨松鼠一定在此享用過它們的大餐了。
和其他松鼠一樣,巨松鼠也有著存儲食物的習慣。
在《國家地理》中的介紹說,巨松鼠會提前將一些它找到的食物儲存在它的老巢里,像堅果、種子等。
這是因為它所在的地區多陰雨天氣,即使它不用擔心寒冷天氣下找不到食物,但在陰雨天氣下,可見度非常差,在樹上覓食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它也需要提前做好準備以免受挨餓。
不同亞種的巨松鼠毛色會有些不同,它們也被叫做「樹狗」「黑貍」
巨松鼠的存儲方式是「集中型」的,即它們將食物一股腦兒集中在一個地方,這也就是為什麼巨松鼠的食物會被同類盯上甚至被搶走。
有意思的是,有些科研人員發現, 巨松鼠的食物并不是只有果實和植物,它們也會「加工食物」,以及享用一些「異類食物」。
在巨松鼠儲存的食物中,還包含了 異株木樨欖的種子,它含有輕微毒性,吃下去后會對自身造成傷害。但巨松鼠可以通過儲藏的方式,將果實中的毒素分解掉一部分,后面即可享用。
而且,令人想不到的是, 巨松鼠還會食用一些泥土以及蜘蛛網,可能是為了補充體內所缺乏的礦物質,補充一些蛋白質。
異株木樨欖的果實
巨松鼠本人可能也想不到,它還能成為其他物種的「美食導航」。
在印度南區,生活著一群物種——獅尾猴。它們最喜歡的食物就是樹上的菠蘿蜜,這些菠蘿蜜在還未成熟前是不能食用的。而獅尾猴不能分辨出果實是否成熟,但是巨松鼠卻可以輕易分辨出果實的成熟程度。
因此這些狡猾的獅尾猴就會躲在隱蔽處偷偷觀察巨松鼠的行為, 一旦巨松鼠確定了果實的成熟程度,獅尾猴就會迅速爬上來給巨松鼠幾個大嘴巴子,迫使它們放棄菠蘿蜜。
而且獅尾猴還確定巨松鼠不敢下地,因此會迫不及待咬掉菠蘿蜜的根部,讓它掉在地上,這樣巨松鼠就無法吃到菠蘿蜜了。 這一招對于巨松鼠來說,殺傷力不大,但侮辱性極強。
爭搶菠蘿蜜的畫面
有家就是福,住宅的必要性
別看巨松鼠體型格外巨大,但人家也是一個身手矯健的「運動達人」。
巨松鼠常年棲息于樹上,很少落地, 因此它們的巢都定居于樹上,它們的窩一般定于位置隱蔽的大樹樹冠的下層。
在搭建過程中,巨松鼠會用鼻子和前爪一起并用推它,用細樹枝將巢壓到一起,最后成為一個空心的球,側面留出洞作為門,然后在里面鋪上樹葉與樹皮,增加舒適度,這就是巨松鼠的家了。
而且巨松鼠搭巢也十分迅速,一般只需要花費兩個小時即可搭成,效率非常高。而且巨松鼠搭建窩也非常像個「土豪」: 它們會搭建不止一個窩,會搭建大約兩到三個窩,輪流居住。
這樣做不僅可以讓它們能夠根據不同的地區去搜尋食物,也能夠讓它們更好地躲避天敵及其他掠食者,并且還有另一個好處,幾個窩輪流居住還能避免寄生蟲的滋生,從而更加安全健康。
膽小鬼如何躲避天敵?
和其他松鼠一樣, 巨松鼠天敵不少,金雕、貓頭鷹、鳳頭蛇鷹等都是它的天敵,而且如同上文所述,從巨松鼠對獅尾猴的態度就可以看出, 它們的膽子非常小。
有讀者會說, 有些巨松鼠有著如此絢麗的皮毛,怎麼避免被天敵發現呢?
很有趣的是,巨松鼠在遇到天敵后,會表現得十分冷靜,緊緊地貼在樹皮上,待到天敵靠近時,再充分利用它的驚人彈跳力一躍而逃。
還能倒掛金鉤哦
巨松鼠的彈跳能力十分驚人, 一次性可以跳出3~6米的長度,再用上它極長的大尾巴保持平衡,就能讓它們在不同的樹冠上來回蹦跳溜達。巨松鼠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也會發出「咔擦」聲,以提醒同伴速速逃跑。
關于它的皮毛,有一些不同的說法, 有些人說巨松鼠的皮毛和樹干相近,而且它們的天敵是無法分辨出具體的顏色,因為在不少動物的眼中,紅色在光照下也是灰色的,只有極少數分辨出顏色。
還有一些人說, 巨松鼠的皮毛呈紫黑色,這會讓它們的背部看起來像斑駁的樹影一樣,而這足以成為它們巧妙的掩飾,短暫躲避一下天敵的捕獵。就算是因為捕獵而迫不得已掉落于地面上,它也能憑借矯健的四肢迅速躲進石縫或者亂樹堆,讓天敵對它們也無可奈何。
除此之外,巨松鼠的作息也逐漸變「懶」。它們一般在白天出去覓食,一旦吃飽喝足后,它們就會迅速躲回它們的小窩,宅在窩里再也不出去,這樣子就能避免天敵的搜查。
畢竟它們的天敵有著極好的視野,以及迅捷的捕獵能力,巨松鼠可不敢冒著一絲風險讓小命不保。
獨一無二卻面臨數量減少的風險
巨松鼠一般每年可以繁殖兩次,多在春天發情,夏天產仔, 妊娠期在一個月左右,每胎可以有1~3只崽兒。
即使巨松鼠的生育過程比較穩定,但卻也面臨著瀕危的現狀。據調研, 在1958年巨松鼠的數量還不算少,但在近期的中國和馬來西亞半島的調研中,巨松鼠的群體趨勢大大下降。
導致巨松鼠數量下降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為過度開伐。
人類對森林的過度開發和開墾,導致可以讓它們棲息的樹木越來越少;而且原本茂密的樹林因為砍伐而變得光禿禿,導致天敵能夠一眼就發現巨松鼠活動的身影,從而成為天敵的「盤中餐」。
最后再次不得不感慨巨松鼠奇特的外表,但如果不及時保護它們的話,我們的后代也只能在照片上看到這種「能帶來好運」的松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