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如意和李同光的師徒相認場面中,事情并沒有按照李同光預期的那樣愉悅。任如意打開了李同光家的密室,里面陳列著自己的舊物、畫像和仿制的假人。對任如意而言,這一切都是對她的褻瀆,是徒弟對師傅的褻瀆。
原本李同光對師傅抱有一種癡念,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份癡念被誤解為一種愛情,實際上只是年少時的寄托。在面對任如意的要求時,要他辭官、交出羽林軍、放棄國姓等擁有榮耀身份的條件,李同光開始動搖。
這一切都被任如意以一段話概括,揭示了李同光對師傅的迷戀實際上是一場誤解,是他潛意識中對權力的追求,而非真正的愛情。
一、李同光的執念。
李同光的身世并不被社會接受,作為安國長公主之子和梧國面首的兒子,他從小就備受孤立和嘲笑。昭節皇后的照顧讓他融入宮廷,但他始終感到與他人格格不入。直到遇到任辛,他才找到了一個可以依靠的人。
任辛教導他做人、學習武藝,成為他生命中的導師。然而,李同光對師傅的依賴和癡迷,導致他對師傅產生了一種不健康的占有欲。師徒關系變得復雜,尤其是在任辛離開時,留下了李同光難以接受的心理創傷。
李同光的執念在師傅死后愈發顯著,成為他無法擺脫的禁區。
李同光對師傅的感情并非純粹的師徒之誼,而是逐漸演變成男女之情。任辛死后,李同光對他的思念不曾停歇,甚至將這份感情越界,與任辛曾的侍女琉璃發生了關系。
任如意的話語揭示了這一誤區,她以冷靜的態度直言不諱,讓李同光面對自己心中的迷惑。
二、琉璃的私心。
琉璃,曾是朱衣衛的一員,但離開后過上了艱難的生活,被斷了琵琶骨,深受折磨。她偶然目睹了李同光和初貴妃的私情,為了保命,她喊出了「鷲兒」這個稱呼,換取了李同光的收留,并治好了她的傷,成為了他的貼身近侍。
李同光之所以對琉璃如此慷慨,源于對師傅任辛的情分,將琉璃看作是師傅的延伸。然而,琉璃卻在這份情分上動了真情。
在任如意與李同光重逢后,李同光企圖通過琉璃試探出如意的真實身份,期望琉璃能夠幫助他認出師傅。然而,琉璃出于私心撒下了謊言。
琉璃確實認出了任如意就是任辛,但她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不愿意讓師傅回到李同光身邊。對琉璃而言,眼前的富貴榮華已經成為她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
盡管琉璃承認認出了任辛,但她害怕一旦李同光找到師傅,自己就會變成過眼云煙。琉璃對李同光的感情已經超越了朱衣衛的身份,他成為了她生命中的救贖。
當李同光試圖將琉璃接到身邊時,琉璃低估了自己在李同光心中的分量。鄧輝為了追捕任辛,抓住了在合縣養傷的琉璃,并試圖通過離間計對琉璃對李同光的感情進行利用。
為了維護感情,琉璃背叛了任辛。她以為自己只是背叛了任辛而已,但在李同光看來,師傅高于一切。琉璃的出賣使她面臨李同光的拒絕,最終她選擇投向自己摯愛的人的劍下。
琉璃一直堅稱自己沒有背叛李同光,但在李同光眼中,她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任辛的背叛之上,成為了一段罪孽。
三、最后。
一個曾經為自己奉獻的女人,最終卻因私心背叛而遭受嚴刑鞭尸,李同光展現出了真正的殘忍本性。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