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擁有9個大腦能編輯基因?章魚智商高到離譜,為何沒發展出文明?

sunai 2023/05/27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人類總是將章魚當作外星人或者怪物的「原型」?

人類設計的章魚外形的海怪形象

根據資料來看, 章魚長相奇怪,有3顆心臟、8根腕足,血液呈藍色、還能隱身,最重要的是,它們的智商在無脊椎動物中算是最高的,學習能力數一數二。

早在2018年的一篇由幾十名古生物學家聯合發表的論文中,就有觀點表示,章魚可能是起源于地球以外的物種。由此,奠定了它的奇特性。

章魚被部分人認為是外星物種

那麼,既然章魚這麼「厲害」,為什麼這麼多年它們都沒有發展出屬于自己的文明呢?本期文章就帶你走進所謂的外星物種——章魚的世界。

章魚擁有9個大腦能編輯基因?

此前在網上有很多「章魚有九個大腦」的言論,雖然有點夸張,但大概意思是沒毛病的。

章魚擁有一個 中央大腦和8根腕足,在相關的研究中,人們發現 章魚的腕足中擁有由軸神經索相互連接而成的網絡,因為軸神經索的存在,它們可以承擔處理和控制責任。

章魚有一個中央大腦和8根腕足

比如,章魚吸盤能夠在接受外界信息后進行相互協作活動,在大腦的指令還沒有下達到腕足的時候,它們會將動作信息進行處理最終表達出來。

這意味著章魚的腕足堪當大量信息的處理中心,再加上其上復雜的神經系統(包含 多樣化的感覺模式、運動神經元、大型中央神經孔等),一度讓人們認為 其腕足本身就能夠承擔局部大腦的作用。

而且章魚擁有多達 5億個神經元,其中腕足的神經系統就包含了其 3/5的神經元,這種分布式「設計」使得它們能夠「獨立行動」,如果大腦下達了一個指令,它們還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去完成指令。

章魚擁有5億個神經元,其中3/5都在腕足上

除了堪比大腦的腕足,章魚還擁有獨特的基因。據悉, 章魚的基因在生物界難以找到相似的,而且其DNA數量幾乎能趕上人類了,其中大部分都是能編碼蛋白質的。

要知道,從DNA到RNA再到蛋白質,其中RNA的翻譯基本無法被修改,因為它代表了生物蛋白的表達,也代表了細胞的功能是什麼。可 章魚卻能夠通過RNA編輯去修改一些中性的甚至是有害的實行蛋白質多樣化,確實像一個BUG。

章魚擁有RNA編輯能力,能夠修改遺傳信息的表達

那麼,這個BUG的這些能力,又能代表什麼呢?

當然是 智商

章魚的智商究竟有多高?

章魚被當作無脊椎動物中的「異類」,智商高的離譜。

如上文所說,章魚擁有獨特且復雜的神經構造,這賦予了它們超越一般動物的思維能力。

研究顯示, 章魚具有一定的學習和記憶能力

比如早前人們做過一個實驗,將一個「新手」章魚和「老手」章魚放在相鄰且透明的水箱中,并在每個水箱里放入結構復雜且裝著螃蟹的玻璃盒。

章魚能夠依靠學習獲取捕食能力

「新手」章魚通過參考「老手」章魚的捕食方法,從一個茫然的狀態直接轉變到能采用相同方法打開玻璃盒吃到食物的狀態,這種臨時學習能力是很強的。

至于記憶能力,根據Hochner 等人的研究顯示, 章魚能夠儲存短期和長期記憶,并且長期記憶的儲存時間能夠穩定在數月之內,而它們的壽命還可能只有1-2年左右。

相關的研究報告截圖

除此之外,章魚能夠從密閉的玻璃罐中扭開蓋子逃生、能夠反復將玩具拋到水流里再將其拉回來、還能夠在迷宮里記住走過的路線等等,這些無一不在向人類展示:它們具有一定的智商,并且還不低!

靠自己就能夠打開密封玻璃管的蓋子逃生

既然章魚本身就擁有一定的智商,而且它的基因數量還與人類相似,神經元也比大部分哺乳動物都多,這樣的生物為何沒有發展出文明呢?

為什麼沒有發展出文明?

我們總以為一個物種要發展出文明,只需要聰明就行了,殊不知 學習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傳承能力這些一個都不能少。

章魚不能成為「天選之子」,有好幾個因素在里面。

首先, 章魚的壽命并不長。

根據資料顯示,章魚的平均年齡在 3歲左右,這不區別于一株春生秋死的植物命運。原始社會人類的平均壽命能夠達到15歲左右,到如今,能達70多歲,這些時間能夠出現的變數和機會太多了。

章魚平均年齡在3歲左右,做不了什麼「大事」

如今人類的成就不少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創下的,而章魚短短3年的生命,又要如何將知識和信息的掌握完整傳遞下去呢?

其次, 章魚不具備社會性

章魚屬于獨居動物,一般不會與其它章魚一起生活。有的時候如果遇見了,說不定還會進行打斗甚至是相互殘殺,合作或者聯系什麼的,基本不可能。

一個只知道單干的生物,又要如何發展出文明呢?靠一己之力嗎?

章魚是獨居生物,不具備社會性

再則, 章魚的繁殖方式會斷絕前后代的傳承。

章魚屬于 一次繁殖生物,即它們在死亡之前只會繁殖一次,一旦雌章魚交配產下魚卵,其視腺的某些基因開始激活對應表達,體內代謝的類固醇、胰島素等物質會分泌增加,致使它產生極端看卵行為—— 不去捕獵,寧愿餓死也要看著自己的「崽子」。

章魚交配后體內的膽固醇、胰島素等含量會增加

科學家此后分析了章魚的這種行為,猜測因為其本身屬于肉食動物,且會同類相食,因此為了避免自己對后代下手,才會選擇「自盡」。

而進行了交配后的雄章魚也會因為斷掉帶有生殖器官的腕足精神萎靡,最后被體內相同的基因激活「自毀程序」, 絕食或者自食而亡。

這樣的繁殖方式,就算小章魚順利出生存活,它們也很難依靠長輩的知識基礎去學習新的東西或者說是傳承新的東西。

小章魚基本很難從長輩的知識基礎上學習東西

最后就是 章魚屬于無脊椎類生物,這樣的身體特質讓它們的智商以及體型天生就會得到壓制,這意味著它們可能會有點「小聰明」,但并不會進化得太聰明。

而且根據《細胞》網上的相關研究論文顯示, 章魚的RNA編輯能力是以放緩基因組進化為代價的,也就是說,它們的神經元進化途徑已經被放棄了,自然無法突破智商上限以及種群生存狀態。

發表在《Cell》上的相關論文截圖

那麼看到這兒,大家對于章魚還有什麼想法或者了解嗎?分享到評論區,跟我們一起討論吧!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