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把人分為了三類,分別是民人、旗人、蒙古人。當然,這個劃分并不是按照漢族、滿族這麼劃分的,這個旗人呢,指的就是滿洲八旗下的人,又分為漢軍旗和滿軍旗。
滿洲八旗是清朝獨有的一種社會生活,軍事的組織形式是滿洲女真社會下發展出的一種狩獵制度,分別有正黃、鑲黃、正紅、鑲紅、正白、鑲白、正藍、鑲藍、八種旗。
就比如,《甄嬛傳》里的甄嬛和沈眉莊就是漢軍旗。在甄嬛懷雙生子回宮時,皇后說沒有廢妃回宮的先例,胖橘想出了給甄嬛改身份證的辦法,「既是漢軍旗下五旗出身,朕就給她抬旗,升為滿軍旗上三旗,賜大姓紐祜祿氏。」
皇帝是一國之君,想讓誰享受榮華富貴就是一句話的事,給受寵的嬪妃抬旗更是很常見的事。
比如,《如懿傳》里的高晞月,原本是漢軍旗包衣出身,說白了就是當奴才的。所以,她剛進府的時候只是一個侍妾格格的身份。
後來,渣龍為了拉攏朝臣,高晞月的父親治水有一套,頻頻立功,于是就給高氏直接給抬成了滿軍旗高佳氏。
滿洲八旗是怎麼排的?如懿的「正黃旗」,比不過富察瑯嬅的「鑲黃旗」?
為什麼,宜修一聽胖橘給甄嬛「紐祜祿氏」,就臉色大變?
除了皇族的愛新覺羅氏,這滿洲八大姓都大有來頭。先說熹貴妃的「紐祜祿氏」,這是滿族古老姓氏之一,家族十分繁盛,而且大多數在鑲黃旗,地位算是很貴重了。
在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中有記載,「紐祜祿原系地名也以為姓,其氏族甚繁,散處于長白山、英額及各地方。」清朝第一大貪官和珅就是紐祜祿氏,還有康熙的孝昭仁皇后,和甄嬛的原型孝圣憲皇后。
又因為「紐祜祿」翻譯成漢語是狼的意思,所以紐祜祿氏多用「郎」字來代替姓氏,比如,鋼琴家郎朗就是紐祜祿氏后裔。
再來說宜修的烏拉那拉氏,那拉氏族分為烏拉那拉氏、葉赫那拉、輝發那拉幾大支系。《如懿傳》中的意歡,出場時就介紹自己說是葉赫那拉氏。這那拉又可以音譯為「納蘭」,所以大家熟悉的納蘭性德也是烏拉那拉氏。
再就是連甄嬛抬旗都比不上的富察氏,這個氏族不僅繁盛,在前朝的勢力也非常強大,算是八旗里的貴族姓氏了。《如懿傳》里的富察皇后一入府就是嫡福晉,而烏拉那拉氏的青櫻,即使姑母是皇后,也只能屈居側福晉之位。
另外,還有擁有滿洲最大權力的赫舍里氏,康熙白月光孝昌仁皇后就是這個姓氏。漢姓「關」姓原為瓜爾佳氏,關之琳、關曉彤都是其后裔。
還有與永琪生下唯一兒子綿憶的索綽倫氏,和兩個聽起來像漢姓的佟佳氏和馬佳氏。
清朝雖說是提倡滿漢一家親,但在家世高低上還是很看重的。像《如懿傳》里的小琵琶精白蕊姬就懟過高晞月,說都是包衣奴才出身,誰又比誰高貴呢。
就連進宮當侍衛,也都要憑家世,能進到皇宮大內的御前侍衛,起碼也得是上三旗。像《延禧宮略》里的富察富恒和他的兒子福隆安,就是鑲黃旗富察氏。
在妃嬪里面,也是滿軍旗高于漢軍旗。這也就能解釋,為何宜修聽說甄嬛抬旗為滿軍上三旗,賜姓紐祜祿氏時,臉色那麼不好看了。在那個年代,等于是直接從奴才翻身做主子了。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