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光是個可憐人。
他是安國長公主和梧國面首的兒子,這樣的出身,導致李同光從小就受盡了屈辱。
面首上不了台面,一個面首要服侍好幾個宮廷女人,長公主和面首感情,是不被世俗接納的。
李同光怨恨長公主,為什麼非要把他生下來,為什麼把他生下來又不愛他。
其實李同光根本不知道,長公主另有苦衷。
長公主原本嫁到了宿國做太子妃。
安國和宿國開戰,長公主成了犧牲品。
太子想要殺掉太子妃泄憤,安國也沒有管長公主的死活。
唯有宿國太后的面首,暗中保護了長公主,帶她逃出了宿國皇宮。
這個面首很得太后的寵愛,是一名樂工,面目清秀,擅長撫琴,很有才華。
樂工護送長公主回到了安國,兩個人歷盡坎坷。
長公主在路途中,為了活命,不惜委身了樂工。
沒多久,樂工就重傷身亡了。
長公主和樂工的私情,成了她心里的一個死結。
長公主痛恨自己為什麼不能以死殉國,明明是金枝玉葉,不該去和低賤的面首茍且。
另一方面,長公主又感激這個樂工,畢竟樂工為了保護她而丟了性命。
長公主為了報答樂工,執意生下了兩人的兒子。
長公主給孩子取名鷲兒,源于樂工生前彈的那張靈鷲琴。
連個姓都沒有。
長公主以養病為由,拒絕見兒子,這件事也成了李同光一生的隱恨。
他渴望長公主的母愛,可他等來的只有長公主的冷漠、嫌棄和厭惡。
李同光變得敏感自卑,孤僻不與人親近。
李同光根本不知道,長公主的這一生有多難。
長公主執意疏遠他,才是真的用心良苦。
《一念關山》長公主堅持要生下李同光,已經惹惱了安帝,安帝把李同光當作皇家的恥辱。
李同光只有足夠悲慘,才能得到安帝的同情和憐憫。
所以長公主才不敢去愛這個兒子。
長公主臨死前,求安帝給孩子賜個姓,將來她的墓碑上才可以寫孝子的名字。
安帝心軟了,答應了妹妹,這才有了李同光這個名字。
長公主一生沒有求過安帝,哪怕病重之時,她也沒有求過別的恩典。
長公主就是要把自己的請求,用在刀刃上,安帝看在她懂事的份上,也得網開一面。
長公主謀劃了大半輩子,才給李同光鋪好了路,李同光得到了安帝的重用。
從小缺少母愛的經歷,讓李同光對師父任如意有了執念。
昭節皇后讓任如意去教導李同光,是為了讓李同光變得和任如意一樣,堅韌勇敢。
任如意也的確不負所托。
任如意不僅教李同光武功,還教他怎麼變得內心強大,如何去面對屈辱。
李同光起初不肯接受任如意,偷偷離宮出走,結果遇到了狼群,是任如意把他救了出來。
這件事成為了師徒關系轉變的重要轉折點。
李同光看到了任如意的能力,渴望變得和她一樣強大。
同時,李同光第一次有了被照顧的感覺,他依賴上了任如意。
在任如意的鞭策下,李同光進步飛快,成為了可以領兵出征的將帥之才。
可惜任如意外出執行任務,李同光則需要征戰,師徒兩人一分別就是五年。
昭節皇后死在火場里,任如意被陷害是兇手,關進了大牢。
外界都以為任如意被處決了,實際上,任如意在金媚娘的幫助下,假死逃過了一劫。
不明真相的李同光,聽聞師父的死訊,嚎啕大哭,親手去挖任如意的尸骨,安葬了任如意。
從此之后,李同光的心里只有任如意一個人。
李同光在家里安置了一間房子,里面全是任如意的畫像,他還做了一個假人,穿任如意的衣服,就好像任如意還在世。
李同光每天都要和這個假人說話,他太孤獨了,除了師父,沒有人能懂他。
李同光外出打仗,路過的每座城池,都要給任如意立一座碑,方便他祭拜。
李同光對任如意極端的感情,導致了他無法正常去戀愛結婚,他心心念念只有任如意。
李同光的情欲和權欲,注定會傷害身邊所有人。
1、初貴妃
初貴妃身為安帝的妃子,在宮里并不受寵。
初貴妃看出了安帝的薄情,安帝娶她,也只不過是為了她娘家部落的勢力。
宮里新人不斷,初貴妃很清楚自己的處境。
與其在安帝這個老頭子身上耗著,還不如去追求自己的愛情。
初貴妃一心愛慕李同光,協助李同光謀權篡位,李同光也很需要初貴妃的扶持。
李同光和初貴妃在一起,兩個人是各取所需。
初貴妃利用李同光排遣寂寞,而李同光需要初貴妃當上太后,給他個首輔的位置。
李同光努力往上爬,只有這樣,才能擺脫自己卑賤的出身。
李同光逢場作戲,卻從來沒有碰過初貴妃,他從本能上,就接受不了除了任如意之外的女人。
初貴妃不傻,她看出了李同光對她只有利用和算計,但她還是心甘情愿,迷戀著李同光。
安帝把初月指婚給李同光,李同光有了更名副其實的靠山,自然也就不需要初貴妃了。
初貴妃因此變得更加瘋魔,最后她為了保護李同光,擋劍而亡,可悲可嘆。
2、初月
初月是初國公的女兒,也是初貴妃的侄女。
安帝把初月賜給李同光,是為了讓初月去打壓李同光。
初月個性驕傲,喜歡舞刀弄槍,自然不會看得上一個面首的兒子,到時候初月和李同光夫妻不睦,初家的勢力也就不會幫李同光。
安帝精打細算,連親兒子都防著,更何況是李同光這個外甥。
初月和李同光互相看不順眼,初月故意找李同光的麻煩,李同光惡狠狠地讓她收斂點,否則會讓她生不如死。
李同光的絕情,反而激起了初月的征服欲。
驕傲慣了的初月,從小就被人巴結被人寵著,哪里遇到過敢這樣對她的男人?
初月因此對李同光有了好感,甚至主動放下身段,去討好李同光。
初月做出了讓步,卻并沒有換來李同光的回報。
李同光堅持表示,他和初月只是合作關系,可以在外人面前扮演夫妻和睦,但他不會喜歡她。
受了情傷的初月,出去喝悶酒,邂逅了浪子于十三。
于十三鼓勵初月重新振作了起來,初月也因此和于十三有了刻骨銘心的愛情。
于十三浮蕩半生,沒想過結婚,卻在初月這里破了戒。
3、任如意
李同光和任如意重逢后,苦苦追求任如意。
李同光承認,他對師父的感情,是男女之情。
任如意只把李同光當徒弟,當孩子,畢竟她離開李同光的時候,李同光才十三四歲。
任如意和寧遠舟交往,李同光吃醋不已,處處找寧遠舟的麻煩。
甚至,連楊盈的醋,李同光都要吃。
楊盈女扮男裝,出使安國,李同光以為她是個男孩,嫉妒她有師父的保護,于是給楊盈使了不少絆子。
李同光為了得到任如意,病態地強娶了任如意,好在寧遠舟及時趕到,李同光才沒有得手。
李同光對任如意,不是正常的愛,而是極端的占有欲。
4、琉璃
琉璃是任如意的下屬,也跟著任如意學過武。
李同光和琉璃年紀相仿,兩人小時候便相識,又同時師從任如意,自然有一定的感情基礎。
任如意假死后,琉璃流亡在外,日子過得很苦,被賣為洗衣女。
李同光把琉璃收為了貼身侍女。
琉璃喜歡上了李同光,把身子給了李同光,見到李同光會臉紅,她以為李同光多少對她是有好感的。
而實際上,琉璃只不過是任如意的替身。
李同光是因為任如意,才留下的琉璃。
琉璃嫉妒任如意,于是在見到任如意后,琉璃謊稱李同光認錯了人,堅決否認梧國湖陽郡主就是任如意。
琉璃以為,只要任如意死了,李同光就能忘記任如意。
可琉璃低估了李同光對任如意的感情。
琉璃為保護李同光,受了很重的傷。
琉璃被朱衣衛的人帶走調查,盤問關于任如意的情況,琉璃沒有經得住拷問,說了不該說的話。
《一念關山》琉璃對李同光說:
「我只說了任尊上還活著,在京中,和金沙幫的人在一起,別的什麼也沒說。您的事,還有她就是梧國湖陽郡主的事,更是一個字都沒提。」
李同光卻并不相信琉璃。
李同光讓人對琉璃用刑,仔細拷問琉璃,琉璃不愿意相信李同光對她這麼狠,琉璃虛弱地說:
「您信我,我是逼不得已才說了那些的,但我沒有背叛您!」
李同光卻厭惡地對琉璃說:
「可你背叛了師父。如果不是因為你服侍過她,我根本就不會把你留下來。」
琉璃這才明白,自己連任如意的替身都不如。
萬念俱灰的琉璃,撞在李同光的劍上身亡,李同光還要鞭尸,把她認定為叛徒。
李同光的狠辣,讓人側目。
琉璃的結局,比初貴妃還要凄慘,她深愛著李同光,卻死于李同光的絕情,死后還要受辱。
5、楊盈
李同光對楊盈的態度,是有轉變的。
起初,李同光誤以為楊盈是皇子,嫉妒楊盈有任如意的陪伴,因此多次給楊盈制造麻煩。
寧遠舟等人劫走梧帝后,楊盈留下來善后。
楊盈在安帝面前,解開秀發,承認自己是個公主,安帝可以娶她為后,以此牽制梧國。
楊盈的膽識,讓李同光很意外。
李同光也開始欣賞楊盈。
安帝疑心很重,猶猶豫豫,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是該自己娶了楊盈,還是讓二皇子娶楊盈。
皇后和太子妃,差別是很大的。
初貴妃聽聞這個消息,內心悲憤,瘋狂嫉妒楊盈,她以為李同光保護了楊盈,就代表李同光愛上了楊盈。
真相卻是,李同光篡位,需要梧國的支持,他才會暗中保護梧國使團,給寧遠舟等人提供便利。
初貴妃大罵楊盈,搶了她的后位,也搶了她的男人。
初貴妃竟然派人刺殺楊盈,幸好任如意和李同光趕來保護楊盈,楊盈才沒有遇到危險。
《一念關山》李同光強娶任如意失敗后,對楊盈有了想法。
楊盈是太子妃和皇后的人選,娶了楊盈,對李同光來說,是如虎添翼。
李同光不愛楊盈,卻愿意娶楊盈。
李同光為了權力,可以利用感情。
但李同光的計劃還是落空了。
楊盈不是個屈居后宮的女子,她有魄力有慈悲之心,為天下蒼生著想。
比起做皇后,做女帝才更適合她。
楊盈最終回梧國稱帝,而李同光雖然篡位成功,卻失去了所有愛他的女人,令人唏噓。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