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嬛「升級打怪」,并成為后宮最終贏家的歷程中,槿汐姑姑可以說是她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甄嬛跟槿汐的關系,不僅是主仆,也是伙伴、是戰友,尤其是甄嬛在初入宮時,槿汐因為豐富的后宮閱歷,甚至充當了甄嬛「老師」的角色。
因此,甄嬛對槿汐既信任,又依賴。
但其實槿汐對于甄嬛,并非像她表現的那麼忠心,她也曾背叛過甄嬛,而且次次都差點給甄嬛帶來致命的打擊,但甄嬛卻完全沒有察覺,一直對她十分信任和倚重。
第一次:見到純元舊衣,未出聲提醒
《甄嬛傳》中有一段情節,是甄嬛在冊封之日穿了已故純元皇后的舊衣,遭到皇帝斥責,不但冊封取消,還被禁足。
這其中的主因當然是皇后的陷害,不過,皇帝不辨忠奸,也給了皇后可乘之機,此外,槿汐的知而不言,則讓皇后最終得逞。
槿汐自幼進宮當差,是皇宮里名副其實的「老人兒」。
甄嬛一開始會信任她,就是因為她資歷老,對宮里的前塵往事和嬪妃間的微妙關系了如指掌,這麼來說,她不可能不知道皇帝對純元皇后的感情。
她明知甄嬛受寵,是因為跟純元皇后長得很像,但她從來沒有對甄嬛透過一點點口風,眼睜睜看著她對皇帝情根深種,最終受傷。
而在純元皇后的舊衣事件上,她在見到衣服時就已經心生懷疑:「這件衣服好像在哪兒見過……」
但仍然沒有明確提醒甄嬛,導致甄嬛因為穿上這件衣服而被取消冊封、被禁足,甚至差點一蹶不振。
第二次:表面自我犧牲,將甄嬛推入火坑
純元皇后的舊衣事件發生后,甄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對皇帝心灰意冷自不必說,最慘,陪伴她多年、對她忠心耿耿的侍女流朱喪命,甄家也遭人陷害。
在這樣的情況下,甄嬛自請出宮,到甘露寺修行。
甄嬛在甘露寺期間,跟果郡王互生情愫,兩人不但私定終生,而且還有了孩子。
正當甄嬛做好了跟果郡王歸隱山林、做一對神仙眷侶的準備時,卻收到了果郡王意外身亡的消息,她痛不欲生。
這時,槿汐挺身而出,跟皇帝身邊的大太監蘇培盛結成「對食」,給甄嬛制造了復寵回宮為果郡王報仇的機會,甄嬛因此特別感激槿汐。
殊不知,槿汐這樣做并不是真的為甄嬛考慮,因為甄嬛其實一直很厭惡皇宮,而且當時又懷了果郡王的孩子,這時回到后宮這個龍潭虎穴,實際上是九死一生。
而槿汐曾經受過果郡王的母親舒太妃的恩,在果郡王死后,舒太妃想要報仇,她為了報舒太妃當時善待她的恩,于是推波助瀾。
看起來是犧牲自己幫助甄嬛回宮,實際上是將她再次推入火坑。
第三次:挺身而出「認罰」,實際變相認罪
甄嬛回宮后,產下一對龍鳳胎,并且步步為營,成為了熹貴妃,但她身邊也危機四伏。
為了能夠打倒甄嬛這個強有力的對手,后宮的各方勢力結成了前所未有的同盟:
首先祺貴人發難,污蔑甄嬛和溫實初有染;接著,安陵容等人在一旁煽風點火;最后,皇后派人在「滴血認親」的水里做手腳。
但其實,當時是不一定非要走到「滴血認親」這一步的。
因為祺貴人等人并沒有實質性的證據,只是在口頭上對甄嬛進行攻擊,而甄嬛也在據理力爭,皇帝其實還搖擺不定。
這時,是槿汐站出來說了一句話,讓這件事一錘定音,她說,愿意代替甄嬛身邊的丫鬟受罰。
這句話一出,等于不打自招,祺貴人、安陵容等馬上打蛇隨棍上,提出要連浣碧一起打,皇帝為了平息紛爭,也為了求個安心,這才下定決心要「滴血認親」。
雖然最后甄嬛逃過一劫,但她的「親友團」卻大受打擊:溫實初自殘離宮、沈眉莊難產而死,這背后的事,真是細思極恐。
槿汐對甄嬛,雖然有三次背叛,但甄嬛卻毫無察覺。
可能是因為甄嬛還保持著最初的善良和天真,不愿意懷疑身邊的人,而且從她入宮起就陪伴在她身邊的三個人:
流朱慘死、浣碧嫁人,最終只剩下了一個槿汐,甄嬛也不愿意丟掉這最后的情分和溫暖。
當然,槿汐最終還是守在甄嬛身邊,陪她一起走上了權力的頂峰。
其實,對于槿汐這個在宮中生活了幾十年的「老人兒」來說,或許并不是存心想要害甄嬛,只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得更好而已。
背叛也好,忠誠也好,都只是她在深宮之中活下去、活得好的方法罷了。
你怎麼看槿汐呢?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