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又出爆款,豆瓣高達8.9分。
一部讓觀眾在治愈與致郁反復橫跳的劇。
但它不走韓劇慣用的暗黑路線,不復仇,不瘋批,主打就是一個溫馨輕搞笑向。
網友評價——
「看哭了,每一集都很感同身受。」
「看得我眼睛一直想尿尿,我們每個人都要記得愛自己呀。」
「珍藏起來,哪天抑郁了重溫下,看完有種治愈心靈的感覺,今天也要好好稱贊自己。」
如片名所示,它主要圍繞精神科的病患和醫療從業者的日常生活所展開。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
有網友形容:東亞人限定精神布洛芬。
這群人,他們的經歷,原來離我們并不遙遠。
精神病房,大概是醫院里最特殊的病房。
護士不能帶有繩子的胸牌和穿綁鞋帶的鞋子;
淋浴房的花灑是嵌入式的,所有的門鎖也是用特殊材料制造;
甚至還沒有窗簾,成了全醫院最早迎來清晨的地方……
這一切都是為了與「潛在危險」絕緣,同時也意味著要求醫護人員給予更多的耐心和關愛。
或許對其他人而言,這種工作很繁瑣,但對于鄭多恩護士來說,似乎很合適。
在內科工作時,她總是能很細致地照顧到每位病人。
但這種細致活兒,必定會影響工作效率,勢必讓同事被迫分擔她的工作。
既然如此,護士長索性建議她去精神科。
只是,她到這里的第一天,便和病患產生了沖突。
她被扇了巴掌,還一屁股栽倒在對方的尿液上。
這位如此難搞的女人是她第一個病患,名叫吳莉娜。
在進醫院前,她是人人羨慕的白富美,家境優渥,父母寵愛,還有個法官丈夫。
但某天起,她的行為變得怪異。
整天瘋狂購物,還尾隨一個酒保,短信轟炸對方,將他當成自己的男小三。
甚至發展到後來,她居然在大庭廣眾之下脫光衣服跳舞。
這一切舉動都是因為她患上了狂躁癥和抑郁癥,即雙相情感障礙。
作為親人,吳媽媽并不明白自己的乖乖女為什麼會變成如今這樣?
但殊不知,她其實是女兒發病的誘因。
一個細節。
當莉娜住院后,吳媽媽總會送來一盒精致的葡萄 ,并且提到自己的女兒最愛就是這個水果了。
但事實上,莉娜討厭吃葡萄,只不過礙于母親「為你好」勉強接受。
其他的也一樣,小到該喜歡吃什麼、穿什麼,大到該哪所學校、嫁給誰,都是吳媽媽做主。
以至于她四十三歲了,卻連咖啡都不會點,因為她不知道自己該喜歡喝什麼。
她的完美人生從來都不是她真正想要過的。
在媽媽以愛為名,近乎瘋狂的控制下,她逐漸迷失自己。
莉娜說,只有當她脫光衣服跳舞時,當她被人喊著瘋女人時,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
還有一位患者,金成植,社交恐懼癥。
見到其他人接近他時,他馬上會流露出不安緊張的情緒。
只是一句小小的提醒,都讓他覺得自己做錯事了,倍感歉意。
原本他只是一枚普通的中年社畜大叔,對工作兢兢業業,非常上心。
但他的上司卻總是對他不滿意,變著花樣地罵他,還數次作勢要打他。
長期以往,他感受到巨大壓力,只能用喝水來緩解這種不安。
但又因為喝水過多,總想上廁所,因此搞砸了一場匯報。
上司大發雷霆,竟然提出非人的要求:禁止他上班期間去廁所。
他只能盡量少喝水,上下班就在捷運站的衛生間方便。
為此, 他養成了一個奇怪的習慣,在手機上標記好上班途中能去的洗手間位置。
但即便如此,他還是受到對方無緣由的人身攻擊,覺得自己像個廢物。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他正在遭受職場PUA。
同時,同事的冷漠擊潰了他內心最后一道防線。
當他察覺到不對勁時,他已經站在了公司樓頂,險些輕生。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改編自韓國同名網漫,是以精神科護士的實際經驗為基礎而創作。
每集都會以一種精神病作為主題展開,抑郁癥、恐慌癥、焦慮癥、躁郁癥……
烏鴉相信,許多人都會對這些病有所耳聞,只是少有人會主動了解。
但實際上,看著這些病人的患病經歷,都會有似曾相似的感覺。
被父母自以為是的愛,壓的喘不過氣的兒女;
遭受職場霸凌、無人幫助的打工人;
考公7次失敗,不知何去何從的大齡青年;
被電信詐騙而一無所有的貧窮女孩;
難以平衡工作與家庭的職場媽媽……
有些壓力和情緒是不易察覺的,不斷壓抑下,就會像個蓄力的彈力球般,隨時重重地回擊在自己身上。
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會成為那個生病的人。
它離我們并不遙遠,就像精神病醫生所說的:
「精神科是心理免疫力低下時來的地方,跟骨折了去看骨科,感冒了去看內科是一回事。」
這無關身份、性別和學歷。
就連身為護士,照顧過許多患者的多恩也一樣,她同樣會有被情緒壓垮的時候。
護士變成患者,治愈者與被治愈者的身份互換,導演采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從明亮轉向灰暗,來展現其中的心境變化。
通過她的故事,也折射出精神病患者康復后回歸社會艱難的現象。
當病房的家屬得知多恩曾得抑郁癥住過院后,集體公開抗議,并強烈要求醫院開除她。
她是搖擺不定,自我懷疑的。
身邊的人一句閑言碎語,也會讓多恩當退堂鼓,想要放棄自己最愛的職業。
在一片質疑聲中,還好有同為患者家屬的護士長支持她、鼓勵她。
她反問過其他家屬:「那是不是所有患者在出院之后都不能去上班,要一輩子呆在家里?」
他們攻擊多恩的話,實際上也在攻擊著他們最愛、最親近的人。
曾經何時,他們也是聽著這樣話,活在陰影里。
一個健全的社會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也不應該只存在一種人。
正如劇中台詞所講:
「我們都曾在白晝與黑夜之間迷離游走。我們都是徘徊在正常與非正常之間的邊緣人。」
今年使用頻率最高的流行語,非「精神狀態」
但所有話語總結到最后便是:穩定地發瘋。
這與我們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相關,精神以及心理疾病變得越來越普遍。
中國精神衛生最新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患抑郁癥人數9500萬,相當于平均每14個中國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抑郁癥。
大家越來越重視個人的心理狀況,相關題材的影視作品也頻頻出現。
今年,電影《溫柔殼》講述了一個有關情感障礙者的愛情故事;
2021年國產劇《女心理師》如片名,講述了心理咨詢師的種種個案故事。
時間更為遙遠,題材和結構都與《精神病房》更為貼近的一部劇,是2014年由趙寅成和孔孝真主演的《沒關系,是愛情啊》。
其中李光洙飾演的角色患有妥瑞癥。
在緊張的時候容易病發,會連續打噴嚏,以及不受控制地重復性抽搐。
隨時發作的病癥,讓他的父母覺得丟臉。
父親更是將他當作白癡無視,或者用暴力制止他的行為。
而這是許多精神病人或是患有心理疾病的人都會面臨的困境:不被理解,被當作異類。
回到本劇,它以更為柔和、充滿人文關懷的視角為精神病人正名。
網友所評價:影片前半段講述病房故事,后半段人生救贖,主題直接升華。
同時,隱晦的精神病具像化,將抽象的病理學描述幻化成視覺奇觀,增加了觀眾的代入感。ADVERTISEMENT
吳麗娜犯病時,渾身纏繞的煙霧在某個程度上,意味著吳媽媽對她隱形的控制欲。
腦海里不斷出現的聲音,讓她沖不破這團煙霧,也找不到自我。
金成植圍困在玻璃罩,被同事包圍注視的畫面,既傳達了他孤立無援的恐懼,又反映了他無處不在的焦慮。
還有恐慌癥發作時,會感到潮水從腳底滲出,將整個人淹沒,有難以言說的窒息感……
原來,病人所經歷的痛苦是如此這般,這比多少言語上的描述更為直觀,更讓人能共情其中。
表面上看,這是一群醫護人員與病患者之間的故事,往深層次來看,它卻給我們講了「看見自己」的重要性。
比如,金成植因為曾被不斷否定打擊,陷入了自我懷疑,害怕他人的評價。
多恩安撫他:我們現在所需要的應該被討厭的勇氣。
恐慌癥并不是立即就能擺脫的疾病,所以許多患者為了不連累身邊人,也不影響工作,而選擇隱瞞。
但他們可以不必獨自扛著,「緩解不安只有一個方法,說出自己的不舒服,向人求助,請求別人陪在自己身邊等等」。
想要拼命給孩子最好的職場媽媽,也可以選擇自私點,為自己而活。
「比起自己,您一直把家人和工作放在首位吧。因此,即便偶爾有空,您應該也不知道該做什麼吧。自然也沒有功夫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但你自己不幸福,能讓誰幸福呢?
就像網友看完后所說的:請先照顧好自己。
我們誰都曾脆弱過,有需要別人的時刻。
點擊下方卡片關注我
點亮「
」,愿大家都能照顧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