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嘉如因為紀錄片的事情各種著急,比何嘉如更著急的是助理江小珊。
雖然呂靜偷走了何嘉如的創意,還在投資上占了上風。但說到底,呂靜的創意不是自己原創的。而呂靜不可能永遠靠偷何嘉如的創意在職場上混下去。
但何嘉如一身實打實的本領,即便不留在這家公司,雖然去別的公司,也不用擔心混不下去。
而且最關鍵的一點是,按照呂靜的脾氣,再加上她剽竊何嘉如創意這件事,如果她上位成功當上了總經理,一定不會容忍何嘉如繼續在公司待下去的。
所以,呂靜等于這次是背水一戰了。
01 呂靜成為何嘉如的磨刀石
呂靜一直以為總公司支持的是自己,畢竟她拿著何嘉如創意復制出來的方案去找總公司,總公司不僅通過了她的方案,還給她撥了1000萬的投資。
這件事讓呂靜信心大增,以為自己完全得到了總公司的支持,拿下總經理職位,趕走何嘉如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但呂靜不知道的是,總公司看好的接班人選一直都是何嘉如,之所以支持呂靜偷何嘉如的方案,對何嘉如宣戰,是想鍛煉何嘉如而已。
說的直白一點,呂靜就是何嘉如上位路上的一塊磨刀石,唯一的作用就是把何嘉如磨出來,磨成一個創意、管理、統籌的多面人才。
之所以這麼說,其實是有三點原因的:
第一個原因,何嘉如的能力無可替代。
劇里對何嘉如的能力沒有直接描寫,但是有幾個細節。
何嘉如是呂靜的徒弟,是呂靜一手招進公司帶出來的。
只不過,沒有多久,何嘉如就靠著自己能力被提拔了,和呂靜開始平起平坐了。
再看看何嘉如的性格。
呂靜二婚邀請她去,她直接給呂靜老公認成了呂靜爸爸,還當著所有人的面喊對方叔叔。
因為葉逸凡的一句話,何嘉如就敢醉著酒質問宋驍是不是專獵人期的變態。
這些事情都可以證明,何嘉如就是一個直來直去、沒什麼心眼的性格,至于討好領導就不可能了。
但是這樣性格的何嘉如,卻在沒幾年就被提拔上來和呂靜平起平坐,那唯一的可能性就只有能力了。
作為一個文化傳媒公司,何嘉如這種創意型人才就是最大的財富。
作為領導層來說,如果非要在何嘉如和呂靜中間舍棄一個的話,那領導們肯定毫不猶豫地選擇呂靜。
呂靜擅長的是找資源、統籌項目,這些事情換一個人隨時都能做;但何嘉如的創意能力,可不是隨隨便便一個人就可以替代的。
事實是,在何嘉如從呂靜組里調走后,呂靜也一直在找能替代何嘉如的人選,但只可惜,這麼些年,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
換句話說,總公司領導或許也想過棄何嘉如保呂靜,所以一直在給呂靜時間。
尷尬的是,在總公司給的這段時間里,呂靜既沒有把自己的策劃能力逼出來,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替代者。
所以,最后總公司還是選擇保何嘉如,放棄呂靜。
第二個原因,何嘉如獲得商學院名額。
何嘉如雖然早就跟呂靜平起平坐了,但是在心理上還是有些弱勢的,一直把呂靜當做自己的前輩去尊重和對待。
而且每次有了項目,都是主刀帶著呂靜團隊一起做。
何嘉如一直以為,自己帶著呂靜一起做項目,就可以化解呂靜對自己的敵意,何呂靜和平共處。
但事實是,呂靜一邊跟著何嘉如做項目賺錢,一邊在背后各種詆毀、瞧不上何嘉如。而且每次何嘉如帶呂靜一起做項目,呂靜都立刻反客為主,把自己當做項目主導者,牢牢把握了項目主動權。
更關鍵的是,何嘉如似乎也習慣了呂靜的這種做法,并沒有提出抗議或表達過不滿。
何嘉如的這些行為,領導們肯定都是看在眼里的。
在上層領導看來:作為一個普通員工來說,這是何嘉如的優點,懂得感恩,會團結隊伍;
但如果要作為一個領導來說,何嘉如的性格太軟弱,缺少一點殺伐決斷的魄力和管理團隊的能力。
而商學院的名額,就是上層領導給何嘉如提升自己管理能力的一個機會。
雖然表面上看,這個機會是吳總給何嘉如的。
但仔細想想就會明白,何嘉如只是一個小小的策劃主管,甚至連總策劃都不是,就算吳總再袒護,如果沒有上層領導授意,這個名額又怎麼可能輕易給何嘉如這個小主管呢。
而且有個細節就是,吳總推薦何嘉如去上商學院的時候,說條件之一就是何嘉如下一份合同必須跟公司簽6年。
之所以簽6年,無非就是害怕何嘉如學成了就自己跳槽去外面了。
再回到現在,如果總公司相扶持的人是呂靜,那又何必花錢去送何嘉如上商學院呢。
第三個原因,逼何嘉如盡快成長。
公司當初送何嘉如上商學院,除了提升何嘉如的管理能力外,肯定也是想讓何嘉如通過商學院拓展一下自己的人脈,積累自己的資源。
如果何嘉如上位做總經理,肯定是免不了要去應酬,甚至幫公司拉一些資源。
所以,公司也想檢驗一下何嘉如在商學院學習的效果如何,尤其是在結交人脈,拉資源方面。
而在公司正發愁該如何檢驗何嘉如的時候,呂靜湊了上來。
呂靜大概是提前聽說了吳總可能會升職的消息,立馬就復制了何嘉如的創意做了一個項目遞給了總公司,準備來個先發制人。
其實從呂靜能夠提前得知吳總調走這個內部消息,就有些可疑了,再到呂靜拿著跟《毒物江湖》一模一樣的方案去找總公司審批,這些都太巧合了。
呂靜以為是自己的資源和人脈在關鍵時刻起了作用,但其實是公司在故意利用呂靜刺激何嘉如。
上面領導想要看到何嘉如在管理統籌能力,以及拉資源方面的成長,于是直接分走了《毒物江湖》一半的投資,把一個需要從零開始的爛攤子丟給了何嘉如。
在內部需要從零開始,外部需要拉投資的情況下,如果何嘉如能夠收拾好這個爛攤子,日后在整個團隊的管理和統籌方面肯定是不成問題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對于何嘉如來說,之前一直一心搞創作,再加上吳總的保駕護航和自己的性格,也一直不太理會這些勾心斗角的事情。
如今,經歷了呂靜從隊友到對手的背叛,何嘉如在性格上肯定也會有所進步。
可憐呂靜,辛辛苦苦忙活了半天,以為自己能夠擠掉何嘉如當上分公司的一把手,但萬萬沒想到的是,領導們一直把她當成何嘉如的磨刀石。
02 陳立被馮丹利用
陳立把馮丹留在家里住了一個多星期這件事,本來以為會鬧出很大的風波。
結果因為韓金金自曝丑聞,下跪道歉,卻意外地和平結束了。
不僅如此,甚至因為親眼見到韓金金和馮丹想要孩子卻始終懷不上的的悲慘境遇,侯元元開始反思了自己的婚姻,進而放棄了對陳立的監視和懷疑。
但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韓金金自曝家丑的行為,其實是為了醞釀一個針對陳立和馮丹的更大的報復計劃。
韓金金這個計劃的第一步,就是先要讓陳立放松警惕。
韓金金其實一開始就猜到了馮丹是躲在了陳立家里,但是他沒有去陳立家找。
韓金金并不了解侯元元的為人,他不確定陳立收留馮丹這件事情侯元元知不知情,所以陳立不敢貿然行動。
萬一這件事情,侯元元全程都是參與者,那他貿然去找陳立鬧,也鬧不出什麼效果。
當侯元元去旅行社找馮丹的時候,韓金金就確定了對于收留馮丹這件事情,侯元元其實是完全不知情的。
于是,韓金金就答應和侯元元結盟。侯元元負責把馮丹約出來,他負責上門去找馮丹對峙。
但這只是韓金金糊弄侯元元的說法,韓金金真正的想法,是讓陳立放松警惕,日后繼續和馮丹來往,讓他抓到一些實質證據。
所以,去了陳立家之后,韓金金只字不提對峙這件事,把所有的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還利用想要孩子這件事成功獲得了陳立和侯元元的同情。
果然,在經過這件事之后,侯元元默認了陳立對馮丹的幫助,和陳立和好如初,帶著女兒去了外地繼續陪讀。
這就是韓金金要的效果。
有了侯元元的默認,陳立也就放松了警惕,一旦后面馮丹繼續向他求助,他幫起來也就理直氣壯多了。
韓金金計劃的第二步,是逼馮丹為陳立選擇妥協。
韓金金之前每次家暴馮丹,后面都是想要挽回的。而且韓金金每次打馮丹,其實都是捕風捉影覺得馮丹又和別人有什麼,但是韓金金并沒有實質性證據。
但是這次不一樣,馮丹在陳立家住了一個多星期了。
按照韓金金多疑的性格,他連馮丹多跟別的異性說句話都能腦補出一部戲的,又怎麼可能相信馮丹和陳立兩個人孤男寡女共處一室一個多星期一點事情沒有呢。
在腦海里已經認定馮丹出軌陳立之后,韓金金想的就是要失婚,并且是讓馮丹凈身出戶。
為此,韓金金去陳立家演了一出苦情戲然后帶走了馮丹。
但回去之后,韓金金選擇了繼續家暴馮丹,就是想逼馮丹再次求助陳立。
這樣的話,到時候陳立會喪失侯元元的信任,自己還可以拿到所謂的馮丹「出軌」陳立的證據,在失婚分財產上牢牢把握主動權,逼馮丹凈身出戶。
在韓金金看來,即便馮丹不為自己考慮,肯定也會為陳立考慮的。如果事情鬧大了,肯定也會影響到陳立的家庭和事業。
韓金金也是因為看出來了馮丹對陳立的不一樣,所以才會想到利用陳立去威脅馮丹,逼馮丹妥協。
其實韓金金這個復仇計劃能夠成功的所有且唯一的前提,就是馮丹和陳立是真的有事。
然而,事實是,馮丹可能對陳立真的有意思,但陳立對馮丹確實是沒有那個想法。
或者再說直白一點,陳立可能在做丈夫上面確實不夠合格,不能讓人安心;但在做父親上,陳立絕對是沒有稱職的。
所以,即便是為了女兒,陳立也是要去跟韓金金拼一把,證明一下自己的清白的。
別的不說,至少不能讓女兒覺得自己爸爸是個出軌找小三的渣男。
寫在最后
職場里面,資歷固然重要,但認清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更重要。
呂靜作為職場老人,因為容忍不了自己被后輩追趕甚至超越,就想著玩陰謀。
想要利用領導們急于看到利益的心態,逼領導站隊自己,好把后輩趕出去。但呂靜忘了,她說到底也只是一個分公司的普通員工,無非就是資歷老一點。
在領導們眼里,呂靜今天可以用盜竊創意的方式把何嘉如踢出局,明天也許就會為了更大的利益再做同樣的事情。
和何嘉如比,呂靜勝在有人脈有野心,而且野心大過能力。但在職場里,野心能夠成事,自然也能壞事。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