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看《甄嬛傳》,我終于老老實實沒有跳過甘露寺的戲份。其中甄嬛回宮這件事,除了甄嬛自己努力外,皇后竟然也推波助瀾了。
本來沒有皇后的阻止,甄嬛可能就只是以廢妃身份回宮,但是在皇后的各種阻止下,就誕生了皇帝「沉浸式封妃」的場面。
說說皇后都干了哪些事情,推波助瀾了甄嬛回宮吧。
甄嬛出宮的那幾年,皇宮里面別說孩子降生了,甚至連懷孕的嬪妃都沒幾個。其中緣由,離不開打胎隊大隊長皇后。
皇后是什麼樣的人,太后早就知道了,所以葉瀾依一進宮,太后就讓她住在了壽康宮后面的春禧殿。春禧殿遠離皇帝的養心殿,太后看似是不待見葉瀾依,其實也是在保護著她,生怕她又遭了皇后的毒手。
沒想到皇后直接指使齊妃實施實名制投毒,不僅害得葉瀾依失去了生育能力(當然,葉瀾依自己不想生是一回事),而且還逼死了齊妃,成功奪得了三阿哥的撫養權,可謂是一箭三雕。
這麼多年來,皇后做的一次比一次絕,太后看著也很是心痛。宮里的女人,不是小產就是不能生育。康熙帝那麼多孩子,但是雍正膝下僅有三個皇子。再任由皇后這麼胡鬧下去,雍正子嗣堪憂。
此時宮里已經沒有人可以壓制皇后,跟她分庭抗禮了。皇后還敢拿隆科多的事情來打擊太后,這是真的飄得不行了。
所以當甄嬛宮外懷孕的消息傳來時,太后雖然懷疑甄嬛是設計皇帝的,但她確實希望甄嬛可以回宮,這樣不僅可以將皇嗣養在宮內,也有個人可以與皇后抗衡。
齊妃實名制毒害嬪妃,畏罪自戕,皇后順理成章撫養三阿哥。皇后去檢查三阿哥功課的時候,看到了四阿哥在用心苦讀,而且字字句句都很詳熟。
其實這里,皇后本來還有另外一個選擇,那便是她撫養四阿哥,這樣她手里就有兩個皇子了,這籌碼,可比甄嬛肚子里的孩子值多了。
但皇后偏偏太在意皇帝的態度,皇帝不喜歡的,她也跟著不喜歡。再加上四阿哥生母卑賤,此時的皇后已經飄了,便設計毒殺四阿哥,最終還是知識救了四阿哥一命。
太后得知消息,便開始算計著給皇后找個對手了,所以甄嬛回宮這件事,雖然有「危月燕沖月」的忌諱,但太后還是專門發話:我年紀大了,生個病有什麼要緊的,什麼能有你的皇嗣重要。
皇后當然不同意甄嬛回宮,就拿「祖制」說事,廢妃回宮沒有先例。接下來,太后的這段話等于是給皇帝授權了。
如何迎回,何時迎回,你是皇帝,你做主便是了。
甄嬛回宮,最大的阻力不是皇后,而是太后。皇上之所以顧忌皇后,是因為皇后是太后的親侄女,很多事情都有太后撐腰,皇后到底也要顧忌太后的面子。
但是太后的意思,擺明了是說皇帝你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就行了,不用管皇后樂不樂意。
然后,太后順便提了一句:自己身體不好一直病著,四阿哥住在壽康宮也不方便,希望皇帝可以給他安排一位養母。
太后發話了,皇帝肯定要照辦啊,但能夠撫養皇子的,一般都是位份尊貴的妃子,此時端妃已經有溫宜,敬妃也已經有朧月了,能夠撫養四阿哥的,自然就是即將回宮的甄嬛了。
如此一來,皇后不僅沒能阻止甄嬛回宮,還弄巧成拙,將四阿哥的身份提了上來,導致三阿哥多了一個有力的競爭對手。
眼見太后也贊同甄嬛回宮,后宮已經沒有皇后說話的份了,皇后不死心,便讓祺嬪的阿瑪在前朝聯絡群臣,集體反對甄嬛回宮,理由各種各樣:甄嬛是罪臣之女,廢妃回宮,漢軍旗出身低微,不曾誕育皇子,肚子里的孩子也未知男女之類的。
皇后到底是個深宮婦人,這些個理由,那是一點都沒說動皇帝啊,反倒是讓「一身反骨」的皇帝,鐵了心迎甄嬛回宮。
說甄嬛是罪臣之女,出身低微,那就給她抬旗,一連升好幾級,從漢軍旗下五旗,直接抬到了上三旗,賜大姓鈕祜祿氏。
說甄嬛沒生過孩子,這個說辭其實真的很小家子氣,甄嬛當初可是給皇帝生下了朧月公主的。在皇后的打壓下,基本沒有皇嗣出生,甄嬛已經是于皇嗣有功的嬪妃了。
不過,為了堵住群臣的嘴,那就給甄嬛送個兒子,這不剛好有個四阿哥嘛,直接送給甄嬛當兒子,年齡相差7歲也不是問題,直接給甄嬛加10歲就行了。
群臣說國庫吃緊,新建宮殿太耗錢,那就重修永壽宮好了,到時候多添點好東西,那還不是一樣?「菀」字不好,往事暗沉不可追,那就起個「熹」字,來日之路光明燦爛。
你看看,一個男人愛不愛真的太明顯了,前朝流言滿天飛,皇帝照樣無所畏懼;給心愛的女人起封號,皇帝的文采說來就來;但是後來給安陵容選封號的時候,內務府起了個「儷」
皇后這三波操作下來,等于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但凡是她不作妖,甄嬛即使會回宮,也不會這麼風光的回宮。
皇后雖然安慰自己,甄嬛到了眼皮子底下更好對付,但皇帝給甄嬛的這些資源,哪個不是扳倒皇后的利器呢?四阿哥可是坑了三阿哥,導致皇后失去了最大的籌碼啊。
人心不知足,得寸必進尺。如太后所言,皇后做事太絕,最終只會害了自己。
弘一大師說:「處事須留余地」,佛教有言「四不盡」,事不可做盡,話不可說盡,勢不可用盡,福不可享盡。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任何事物,超過了限度,便會適得其反。做人,語言行事無論怎樣有把握,還是要留下一點進退的余地。
皇后做人做事太絕,所以才弄巧成拙,導致皇帝「沉浸式封妃」。如果不是她對甄嬛趕盡殺絕,連甄嬛遠在寧古塔的家人都不放過,甄嬛也不會想盡辦法回宮。
斷盡別人的路徑,自己的路徑亦危;敲碎別人的飯碗,自己的飯碗也難守住。
為人處世之道,古往今來無不如此。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